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建議》第九部分,明確提出了鞏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的部署要求,這是在第十五部分港澳專章之外有關香港的最清晰簡潔的規劃內容,為「十五五」時期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眾所周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中央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的重大謀劃,也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決策。
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寄予厚望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於推動國家對外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第一,有助於推動國家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新的領域發展戰略。
其總體考慮是: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第二,有助於推動國家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國對外開放是全方位、全領域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持續鼓勵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打造開放新高地。持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制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的國家戰略,不斷增強開放聯動效應,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第三,是廣東、香港、澳門發展的重大機遇,中央全力支持三地積極投身大灣區建設,不斷鞏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抓實辦好。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指出,對香港、澳門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是新的重大機遇。
2022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對香港依靠自身優勢、緊抓國家戰略機遇、實現快速發展提出「三個全力支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香港地位特殊,條件優良,發展空間十分廣闊。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同世界各地展開更廣泛、更緊密的交流合作,吸引滿懷夢想的創業者來此施展抱負。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多措並舉鞏固提升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要在「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框架內,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流通。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二十屆四中全會《建議》也要求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這些都給我們建設好大灣區、發揮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當中,明確規定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指導思想,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還在所遵循的基本原則當中強調「一國兩制」、依法辦事。要求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有機結合起來,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把維護中央的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尊崇法治,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把國家所需和港澳所長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市場化機制的作用,促進粵港澳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
還要看到,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並不僅僅是針對港澳兩個特區,而是包括廣東9市的整個大灣區。比如,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深圳要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提高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24年1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時表示,「澳門+橫琴」正在成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實現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平台。由此可見,按照「一國兩制」方針,豐富「一國兩制」實踐,不僅在港澳,還在與港澳合作更加密切的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區域,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深入,自然也包括大灣區內地9市的全部區域。
比如,「港資港仲裁」措施在2017年起在內地自由貿易試驗區試行、「港資港法」措施自2020年在深圳前海試行,隨後在國家大力支持下迅速由點到面擴展到大灣區內地9市。2024年10月內地與香港簽訂《〈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服務貿易協議》的第二份修訂協議,其中將「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措施首次納入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並明確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擴大該兩項措施適用範圍,體現中央對於香港法律制度的重視與支持。
其次要統籌發展和安全。二十屆四中全會所通過的《建議》強調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六大」原則,其中第6條就是「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2024年1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表示,香港、澳門回歸以來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繼續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需要把握好以下四條。其中原則之一是要維護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因此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對於香港以及香港積極參與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極具現實意義。《建議》要求,在發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謀發展,強化底線思維,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增強經濟和社會韌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這些要求對於香港都適用,特別是當前香港正處於立法會選舉的提名期、選舉工程的開展期以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關鍵期,境內外敵對勢力仍心不死、蠢蠢欲動,妄圖破壞選舉及香港政權安全,從而遲滯香港發展的良好勢頭,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實施,健全了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體系,但是絕不能對安全問題掉以輕心、因發展而忽視安全,必須持續鞏固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增強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戰略主動,要積極完善涉外國家安全機制,加強反制裁、反干預、反「長臂管轄」鬥爭,為香港經濟社會持續良好發展提供長期穩固保障。
復次要創新體制機制,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要根據粵港澳三地治理特色和綜合優勢,充分發揮政府、社團、企業在要素配置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探索不同層級領域的合作以及不同層級領域間的合作體制機制。三地政府間要積極探索協同立法、發揮法治先行保障作用,既要加強頂層設計、統一規劃、一致步調,也要考慮政策落實落地落細的最後環節,切實增強法律、政策的執行性、有效性。廣東省、大灣區內地9市政府可積極探索「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框架下香港澳門法律、制度、規則在內地的適用性,提高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便捷性、有效性。
最後,要切實提升香港內生造血功能,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鞏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作出香港貢獻。要深入學習貫徹二十屆四中全會《建議》要求,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繼續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持續加強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加快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助力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暨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