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立法會選舉提名期結束尚餘三日,趕交提名表格的人越來越多。連日來,報名參選的既有長期耕耘社區的地區工作者,也有在各領域享負聲譽的專業人士,甚至還有奧運金牌得主,「老將」「素人」齊聚。新選制下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與公平競爭性得到充分彰顯。新一屆立法會參選人比拼的不是資歷或政黨實力,而是個人能力、形象、政綱,所有參選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展開高水平競爭。這樣的立法會選舉,才是香港市民所樂見的高質量民主。
更多新人有望進入立會
如果是在2021年以前,一個沒有任何政治背景、政黨支持的年輕「素人」,是很難有能力與其他參選人展開競爭的;而且在以往「比例代表制」之下,往往會由於政黨動員選民按策略投票或配票,而將沒有背景的候選人「篩走」。這種參選門檻極高、當選與否更重視人脈而非個人表現的選舉文化,往往在選舉未開始時已勸退了不少人。
但在新選制之下,只要符合愛國愛港標準,真心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即使每個人的背景理念不盡相同,都一樣有資格競逐立法會議席,一樣可以成為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為國家和香港的未來出一分力、作一分貢獻。當有越來越多五光十色的愛國者進入立法會,立法會才能更有效代表不同社會階層和政治光譜的聲音,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這無疑反映出香港政治生態的深刻變化。經過第七屆立法會的實踐,香港高質量民主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近月來,多名資深議員先後宣告退位讓賢,希望交棒給新人,讓立法會新風氣得以薪火相傳。他們的高風亮節受到各界稱譽,社會各界亦因此希望看見更多具備才幹抱負的年輕面孔,尤其是那些擁有專業背景和國際視野、更適切符合香港未來發展需要的人才,為立法會以及社會整體注入全新的活力。
然而,新選制歡迎新人參與,並不代表只要光是夠「新」夠年輕,就能比其他人享有巨大優勢。說到底,參選人究竟能否真正成為立法會議員,最後靠的還是選民的支持,就算本身有知名度或優秀條件,但若然無法憑直接交流打動市民,政綱沒有新意,又或者對相關界別的情況和問題沒有深刻了解,選民照樣不會買賬。
例如就昨日宣布參選的其中一位有廣泛知名度的參選人,同樣需要與相關界別的資深人士對壘,兩者在不同方面各有優勢,並有着不同領域的經驗,沒有任何人可以保證必勝。今次選舉本身就是一次針對所有參選人的考驗,唯有在正面競爭中比對手表現得更好,才能真正向選民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競爭
在新選制下,選舉回歸選賢舉能的本質,尤為突出公平競爭、良性競爭。任何參選人只要經法定程序確認為合資格候選人,都必須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競爭。從近日「區區有競爭,界界有得選」的選舉氛圍,即可見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競爭之激烈,沒有人享有「特殊待遇」,也沒有什麼「祝福名單」,參選人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全情投入,比政綱、比能力、比形象,用盡一切方法努力爭取選民支持。
有了這麼多高質素的人才投身選戰,競逐新一屆立法會,每名選民手上的一票便更彌足珍貴。日前行政長官李家超致函全體公務員,親身帶頭呼籲行使投票權利,再到近日機管局、積金局、馬會、信和等大型機構和商界代表也紛紛推出不同措施,鼓勵員工在選舉當日踴躍投票。
正如「港澳平」文章所言,香港當前正值加快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凝心聚力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是全社會的強烈共識。面對新階段新形勢,廣大選民一定會本着對整體利益和切身利益高度負責的精神,積極參與選舉投票,為香港、為國家,也為自己、為家庭、為下一代作出認真選擇。廣大選民更沒有理由不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為香港未來投下負責任的一票,選出一班愛國愛港立場更加堅定、為港為民服務更加熱誠的立法會議員,選出更加勤勉努力工作、更加善於履職盡責的立法會議員,選出更加年輕專業、更具創新創造活力的立法會議員,選出更加清正廉潔、更有良好操守形象的立法會議員。共同築牢香港良政善治根基,不斷開創符合香港實際高質量民主的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