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日前正式發布,這份勾勒未來五年國家發展藍圖的建議對香港有着極強的指導意義,在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總目下,建議明確提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這是在結合國家發展方向和香港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對香港未來作出的戰略性規劃。「融入+服務」的坐標設定,意味着香港要在更高視野下進一步提升內外聯動的層次與高度,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貢獻應有力量。
回歸祖國28年來,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後,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程度日漸加深,無論是「硬聯通」還是「軟聯通」都向着更高質量發展。多項跨境基建落成啟用,北上南下的雙向互動愈發熱絡,經貿、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更加緊密。諸多制度性安排推動香港與內地的合作不停走深走實。
精細打造「平台」「橋樑」功能
可以確定,未來五年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步伐將在更高維度和更廣領域內展開。香港需要繼續保持當前的速度與勢頭,與內地建立全方位連接,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機遇,真正實現同呼吸、共命運、齊奮進。
「融入」的基礎上,香港還要兌現「服務」。規劃建議明確指出,「發揮港澳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既點明了香港的優勢所在,也提出了具體要求。作為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香港絕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旁觀者,而是不可或缺的參與者、促成者和貢獻者,改革開放的進程早已證明這一點,在世界百年未有變局加速演進的過程中,香港更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使命。
其中的要義,就是要進一步發揮國際化平台的重要功能。首先,香港應加大力度「引進來」。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加大了「搶人才、搶企業」的力度,成績亮眼,值得肯定。在此基礎上,香港可從國家發展需求出發,瞄準體現新質生產力特點的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前沿產業,充分運用「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政策助力,為國家吸引耐心資本、引進急需人才、孵育科研原創,在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中搶得先機,這正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內涵所在。
其次,香港應深度參與「走出去」。運用香港金融體系、專業服務和普通法體系等國際優勢,與內地企業共同開拓海外市場,這將是「十五五」期間香港繼續發力的重點方向。香港傳統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已為「併船出海」提供了寶貴基礎,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年5月訪問卡塔爾和科威特時,更首次帶領香港與內地企業家共同參與,進一步展現了香港國際交往合作的優勢。在全球經濟格局重組的背景下,香港與內地聯手「走出去」,既能抵禦外部風險又可以增強中國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對「全球南方」戰略也將起到積極助益。
再次,香港應精細打造「平台」與「橋樑」功能。「十四五」規劃為香港量身設計了「八大中心」定位,「十五五」規劃建議中則突出了「四中心一高地」功能。地處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互鑒的前沿,未來香港的平台價值將更加凸顯,必須善加利用。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例,截至2024年底,在港交所上市的內地企業有1478家,市場總值佔總體超過80%,每天成交額近90%,香港金融市場對內地企業境外融資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主動發揮優勢積極貢獻國家
香港證監會發布的《2024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顯示,過去五年來自亞太區其他市場、北美及歐洲投資者所佔的管理資產穩步增長,三者所佔的百分比分別達到雙位數,全球資本在香港的匯聚勢頭日趨火熱。
與此同時,新的戰略布局也在香港展開。首個總部設立在香港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調解院10月20日開業,填補了國際爭議解決的制度空白,不僅充分發揮香港兼具普通法系和大陸法系的優勢,更將助力香港打造「全球調解之都」新定位。上述傳統和嶄新的平台,都對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產生有益效用。
當前,香港正處在由治及興的重要轉折期,「十五五」的時間跨度與此恰好重合。如何在深刻領會「十五五」規劃建議的基礎上,主動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貢獻國家,是香港社會需要繼續解答的命題。從規劃建議可以發現,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定位更趨明確,國家對香港的作用和價值的認識也更為精準,下一步香港要更加積極主動擁抱「十五五」重大機遇,利用好「一國兩制」所賦予的獨特優勢,以主人翁的姿態用心設計未來發展路徑,在「愛國者治港」的護航下書寫「東方之珠」新篇章。
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旅港同鄉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