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知微篇/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給世界注入最大確定性\周八駿

2025年10月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索契出席俄羅斯智庫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第22屆年會全體會議時稱:「我們的時代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當然,我們中沒有人能完全預見未來。」

誠然,普京演講的基調是積極的。關於他稱「沒有人能完全預見未來」,我理解,是因為全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斷惡化,雖然在理論上可以推測人類前途的多種可能性,但是,無法預計轉變為真實場景的將是其中哪一個。

在如此局勢下,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亦即以中國自身的最大確定性,給變亂愈益加劇的世界注入最大確定性。

我們中國辦好自己的事,千頭萬緒,歸結起來就是,到本世紀中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個階段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那時,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已迭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是,俄烏衝突和新一輪巴以衝突尚未發生。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世局的評估是:「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

關於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是中央基於21世紀最初約20年世界保持整體和平、美西方同我國能保持以合作為主調的關係的基本估計。事實證明,這是準確的估計和判斷。

5年後,俄烏衝突惡化或升級的風險正在累積;加沙地帶雖已停火,但和平曙光未顯,國際社會佔多數的估計是,或遲或早將爆發新的戰爭。

特朗普重返白宮,否定和破壞二戰結束以來國際格局,企圖把人類拖回叢林時代,急劇惡化全球發展赤字、安全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世界經濟碎片化和地緣政治矛盾加劇。進入2025年,中美較量由相持階段進入決戰時期。

二十屆四中全會對世局做出新的評估是——「『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

「中國號」巨輪已駛入「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場景。二十屆四中全會要求我們「勇於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全會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當中包括「到2035年實現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

我們的自信何來?我們所依仗的是二十屆四中全會所概括的——「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更加彰顯。」

對比5年前十九屆五中全會稱「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5年來我國所取得的發展成就,是舉世公認的。

中國有14億人口和960萬平方公里國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大商品貿易國和第二大服務貿易國。中國人民為民族復興而奮鬥,給人類以泰山壓頂不彎腰的鼓舞。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