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通關更便捷

昨日起,持回鄉證從羅湖、福田、港珠澳大橋口岸北上或南下,直接「刷臉」即可通過。過關進入「刷臉」新階段,象徵着粵港兩地在口岸智慧建設與區域融合發展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傳統的出入境流程,需要旅客出示回鄉證、港澳通行證等實體證件,並配合人工或機器核驗,耗時較長。尤其在節假日高峰期間,關口總是大排長龍,排隊過關動輒需時數十分鐘。「刷臉」過關實現了無證通行,旅客只需正對攝像頭,系統即時比對公安及出入境資料庫,數秒內完成身份驗證與通關手續。有記者昨日實地體驗,過關全程不過15秒鐘,高效快捷。

昨日體驗「刷臉」過關的旅客,都大讚方便。有旅客表示,曾丟失回鄉證,回港時非常麻煩,需要先在內地公安部門補辦證件,耗時費力。如今無證過關,有關擔憂一去不復返。也有長者表示,有時候拉着手推車,要從背包裏掏證件出來比較麻煩,「現在看着鏡頭『嘀』一下就過了,很方便。」

「刷臉」過關有效壓縮通關時間,提升口岸吞吐能力,對每日數十萬往來粵港兩地的上班族、學生、商人提供方便,過關更顯人性化。而「無感過關」的推行,實質上也縮短了粵港兩地居民的「心理」距離,使「同城生活」成為可能,為加快共建大灣區提供新動能。

便捷通關安排的背後,依託的是內地在人工智能、大數據與雲端運算領域的成熟技術。系統整合了高精度三維人臉識別、檢測、加密傳輸等重要安全機制,有效防範照片、視頻或面具的偽造手段,在提升過關體驗的同時,也確保身份的真實性,強化邊境安全。

這種「科技+治理」模式,為未來智慧口岸、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可複製的範本。在確保個人信息安全的情況下可延伸至交通、醫療、消費支付等眾多場景,既提升兩地居民生活品質,更強化大灣區作為一流城市群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