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墟 里/使命的召喚\葉 歌

二○○五年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在史丹福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提到他上大學時輟學,心中忐忑,但回顧往事,發現那是一生中最正確的決定,因為他此後找到了一輩子的「使命」(calling)。同樣,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放棄股票經紀人的安穩職業投身藝術,雙重諾貝爾獎得主居里夫人獻身科學,最終因實驗中輻射過多得了白血病去世,都是為使命付出代價的例子。

美國心理學家Jennifer Tosti-Kharas專門研究工作帶來的幸福感。她指出,儘管使命的概念早在十六世紀新教改革時期就有,世俗生活中將事業視為使命或「激情」(passion)的趨勢在美國出現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二十一世紀初喬布斯演講時期達到頂峰。她在二十多年的調研中發現,把自己的工作視為使命者願意為此付出更多心力,更堅忍不拔,也比僅將工作視為飯碗者更容易從事業中獲得幸福感。

但對事業過分投入也會帶來負面後果。首先,「使命感」強的人往往自視過高,聽不進不同意見,大概只有這樣才能無論面對何種挫折都能堅定不移地繼續奮鬥吧。其次,他們可能因為熱愛事業不計代價,被他人剝削、利用。再次,他們可能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為尋找使命而不腳踏實地工作。另外,有些人存在道德缺陷,為了事業鑽營、自私,漠視對他人的責任。像高更拋棄家人跑到了塔希提島。

生活所迫,不是所有人都有追求自己的激情或使命的幸運。而且,事業之外,生活還有其他方面,不是所有人都只能通過工作找到幸福,不必強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