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可謂變局中的亂局。全球各地爆發的衝突、歐美極右民粹主義崛起,特別是特朗普重返白宮,極大的動搖了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成了全球珍稀的穩定器。但令人費解的是,西方輿論仍然把中國視作威脅。
總的來看,有兩個層次。一是把中國視為對西方的直接威脅。比如即使面對特朗普2.0,許多歐洲智庫依然渲染中國是歐洲最大挑戰。像雅克·德洛爾研究所就認為美國只是暫時和不可預測性、不確定的威脅,但中國觸及歐洲工業主權的根基,因而是根本性的威脅。
二是把東海、台海、南海出現的問題歸咎於中國,認為是對全球秩序的挑戰,而沒有看到背後的歷史邏輯和中國的正當權利。
第一個層次,最新的例子就是上合天津峰會。按說此次峰會不過是成員國的輪值安排,中國也已經是第五次承辦,並無什麼特殊之處,但歐美媒體卻渲染中國要成為「反西方新秩序」的中心,想挑戰美國主導的二戰後國際秩序。把一個正常的外交活動上升為東西方對抗的高度。
但事實是上合組織成立之初就顯示了兩個特點:一是周邊安全,成員國相互之間大都是鄰國。二是區域性,僅限於亞歐大陸,而不是面向全球。
其次,上合組織不以制度、價值觀、宗教信仰劃分陣營,也不排除國家利益衝突的國家成為會員。比如成員國印度和巴基斯坦長期對立。更為少有的是,印度同時可以參加西方的G7和北約,也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機制的成員。
這和今天西方的主要國際機構北約、歐盟和G7非常不同。上合組織比西方更加開放和包容。
中國的智慧是把域內所有的國家納入,確保力量平衡和集體安全。在這個體系裏,每個國家都有其位置和角色,即使有衝突也可以在這個體系裏溝通談判。像印巴,至少每年雙方國家領導人可以有一個機制性的對話平台。它起碼可以減少誤判、確立紅線,及時止損。
從根本上講,上合組織的成立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區域安全和相關協調,而不是針對西方。所以這也引申出上合組織的第三個特點:不直接介入衝突。比如正在持續的俄烏衝突、巴以衝突以及今年6月發生的以伊衝突。就連該組織兩個正式成員印度和巴基斯坦5月初的衝突,上合組織也同樣不介入。
所以西方認定中國要挑戰西方的秩序,要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新秩序,還把上合組織當作依據是多麼的荒唐可笑。
第二個層次,我們先看一下東海。確實,中國和日本存在釣魚島領土爭端。但是日本戰後和東亞所有的國家與地區都存在領土爭端:俄羅斯、朝鮮、韓國、中國內地、中國台灣。更為重要的參考是:同樣是二戰策源地的德國,今天和任何國家都沒有領土爭端,儘管它失去了四分之一的領土,包括偉大的哲學家康德的故鄉都屬於他國。我們能想像德國和日本一樣,和周邊國家如波蘭、法國、捷克、比利時、荷蘭存在領土爭端嗎?
顯然,日本還是沒有像德國一樣來看待歷史和自己的責任。西方如果以對待德國的標準來看待日本,也就能正確理解中國在東海的立場。
再看南海。這有兩個維度。一是1988年,中國和越南在南海發生了一場海戰,歐美都站在中國一邊,並沒有對中國進行譴責。2014年5月中國只是鑽井平台進入南海臨近越南宣稱的區域,就遭到西方特別是美國的強烈反對。兩起事件發生的區域雖然相同,但西方的立場卻完全相反。這不是中國對或錯,而是1988年中國是西方冷戰時的盟友,2014年越南成為西方遏制中國拉攏的對象。西方是根據自己的利益來決定是非對錯而不是事實本身。
二是1945年二戰結束,中國政府在美國的支持下在南海宣示主權。在那個時期,今天所謂和中國有南海領土爭端的國家還都沒有獨立,連自己的主權都沒有,何來南海主權?所以那個時期也根本不存在南海主權爭議。當時的蘇、法、德、英、日等國的地圖也都承認中國對南海的主權。
現在南海則變成西方認定中國實行擴張、挑戰航海自由和國際秩序的口實。這既是對事實的歪曲,更是利益使然。
最後看台海。西方輿論炒作中國大陸要「吞併台灣」、不排除使用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強行統一。並以此證明中國是威脅。但事實上即使根據台灣地區的所謂「憲法」,也以法律的形式確定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結束殖民史回歸中國。1949年內戰之後兩岸分治。但一直到2000年為止,雙方都主張統一。現在「台獨」勢力無論如何鬧,但並沒有能力改變台灣地區的「一中憲法」,中國的統一是純粹的內政,而且也有雙方法律的依據。
第二個誤讀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統治過台灣一天,因此沒有資格統一台灣。這是故意混淆主權和治權,就如同說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沒有統治過阿爾薩斯和洛林一天,因此它沒有資格在一戰後將之收回。
中國統一沒有完成,這本身就是對二戰後國際秩序的挑戰。《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尊嚴和權威不容冒犯和褻瀆。《波茨坦公告》是波茨坦會議的重要成果之一。如果它能被否定,那麼其他成果也同樣能被否定。如果對於德國邊界劃分的決定、德國去納粹化的《波茨坦協定》這些成果也被否定,將會在世界帶來什麼後果?
應該說中國威脅論是西方在錯誤的事實、錯誤的立場得出的錯誤結論。這不僅不利於中國,也不利於深陷困境的西方和世界。
旅法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