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新聞背後/黎智英案不容外部勢力干涉\梅若林

黎智英案早前完成結案陳詞,但某些人最近似乎又企圖藉黎智英案大做文章,甚至將之當作談判籌碼。然而,事實將一再證明,任何妄想透過外部壓力干預香港司法,以至是扭曲裁決結果的圖謀都不會得逞,而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也絕不可能因此動搖,「撈救」黎智英更注定是此路不通。

黎智英案開審兩年來,一直受到各方高度關注,這不僅因為黎智英本身涉及眾多嚴重國家罪行,同時在於本案考驗香港的法治水平、司法獨立,以及香港特區維護國安的決心。長期以來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人借黎智英案來大肆攻擊特區政府、抹黑香港法治環境,或直接威脅法官以及特區官員,意圖影響本案的審訊過程和裁決結果。然而,過去的事實已經一再證明,香港司法機構從未因外部勢力威脅恐嚇而就範,或拋棄司法獨立的專業精神,特區政府也從沒讓步,放棄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

維護國家安全絕不讓步

在過去多場公開審訊中,已有大量證據說明黎智英在各種政治事件中的角色並不簡單,控方列出眾多文字、影像證據及證人證供,究竟黎智英有沒有發布煽動刊物,有沒有串謀請求外國或境外機構、組織、人員對香港特區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制裁,只要是任何有基本常識的人都可以作出判斷,社會各界更深切期待案件最終能有一個公平公正的結果。

來到現在,有人又想借黎智英案故伎重施,非但救不了他,反只會讓香港市民以及國際社會進一步看清案件的真貌,看清黎智英在外部勢力眼中只是一隻供其肆意玩弄的棋子,更說明在某些人眼中,法律只不過是可以隨意操控的政治工具。過去一些人散布「和解論」、「特赦論」,稱釋放黎智英可以改善雙邊關係,也不過是企圖為黎智英開脫的又一歪理。對香港而言,釋放黎智英就等於向外宣告某些人、某些條件可以凌駕法治,相當於自毀長期以來的法治聲譽,無異於飲鴆止渴。

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中國政府的最高原則,任何情況下都絕不會作出讓步。如果有人誤以為黎智英的地位重要到可以當籌碼,那無疑是一廂情願,不論其如何施壓,也不可能左右到法庭判決,香港司法機構和相關人員必將堅定捍衛香港司法獨立,特區政府更絕不可能自毀長城,放任國家安全中門大開或破壞香港尊重法治的傳統。

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在各方面取得的長足進步有目共睹,例如最近《2025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升至第4位、QS亞洲大學排名港大登頂、五間大學躋身世界百強,加上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競爭力全球排名第三位、全球最受歡迎仲裁地第二位等等殊榮,香港越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就越有利整體發展,已經成為社會上最大的共識。如今香港的繁榮穩定來之不易,尤其再過一個月便是香港在新選制下的第二次立法會換屆選舉,在這種時候刻意放大黎智英案,未必只是單純的巧合。

以事實法治回應外力聒噪

正如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強調,黎智英所涉罪行嚴重損害了香港的繁榮穩定,任何干預香港司法程序或破壞香港法治的企圖都不會得逞;外交部發言人亦指出,中央政府堅定支持香港司法機關依法履職盡責,香港事務屬於中國內政,不容外部勢力干涉。

面對外部勢力的聒噪,香港只需以事實和法治回應。特區政府發言人已明確表示,包括黎智英案在內的所有案件都會嚴格依照證據和法律處理,所有被告亦均會在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的保障下接受公平審訊。任何勢力都不可能影響特區政府堅定不移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更不可能動搖法庭捍衛司法獨立的職業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