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提名期結束,立法會選舉大戰正式開打。今屆三大界別共有161人競逐,90個議席都出現競爭。單看參選人數字,161人只比上屆多出7人,表面看與上屆相若,但觀察選戰「內行看門道」,這屆選舉不論激烈程度、選舉工程的複雜以至不確定性都遠高於上屆。經過上一屆的探索,各政黨政團、候選人對於選舉部署都更加精細,不但推出的候選人都具有較強實力,更有朝氣和活力,光譜更廣闊,而且在選舉工程上亦更加成熟。
對於這一屆沒有「自動當選」、沒有「躺贏」、沒有「穩勝」,更沒有所謂「祝福名單」的立法會選舉,候選人要勝出,只能憑自身的能力、政綱、表現、形象逐票逐票爭取。盤點三大界別戰況,更充分體現選舉的五光十色以及競爭之激烈。
先講選舉委員會界別,40個議席由全票制選出,共有50人競爭,平均1.25人爭1個議席,表面看不算激烈,但50名候選人中,有24名是現屆議員,當中有4人是從地區直選和功能組別「轉跑道」而來,具有現任優勢,而其他26名新參選人,雖然是「新」,但其實在各自界別、領域、團體都是代表性人物,都具有當選實力。過去討論選舉,總喜歡討論哪些人是「陪跑」,在這次選委會界別選舉已不存在,現任有現任的優勢,新參選的也有新參選的特點。
「新人」成選舉主力軍
作為新選制的重要制度建設,選委會涵蓋五大界別,具有廣泛代表性、均衡參與的特點。參選人背景同樣展現選委會的五光十色,既有來自工商、專業、勞工、文化、教育、智庫等不同界別,也有基層團體和地區組織代表,有資深也有年輕的,有業界精英、團體代表,也有政策研究者,代表了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界別,是香港多元社會的縮影。
現時選委界選民有1468名,雖然不算多,但卻有很強代表性,都是香港主要界別的代表人物,經界別選舉產生,他們都會以高標準、高要求去審視各參選人的表現,不少曾參加上屆選委會界別選舉的人士都表示,在會面選委時都十分緊張,選委不少提問專業且尖銳,需要做足準備。
1468名選委猶如各界別的「考官」,對參選人的綜合能力、各範疇的政綱進行全面審視和考核,候選人要爭取支持只能靠個人的表現和能力,選舉工程的重點就是將自身的倡議、表現向選委展現,顯示自身具有服務國家大局,助力香港破局,凝聚整合各階層的能力,這是勝選關鍵,而非「合縱連橫」的策略。這樣高要求的選舉,自然需要更高質素的參選人,這也解釋了一些現任議員為何「轉跑道」到選委,其中一個原因或者就是競爭太過激烈,需要「強手」出擊。
地區直選方面,在雙議席單票制下,10個選區共接獲51份提名表,競逐20個席位,較上屆大增約45%,每區平均有5至6人競逐2個議席,其中九龍中選情最激烈,6人爭2。有兩區沒有現任議員角逐連任,參選人全是「新人」,分別是新界北和新界東南。這些都說明今屆地區直選出現了很大變化,整體而言就是更多新人參選,更多年輕、專業、有活力人士出戰,而地區直選「新人輩出」所帶來的變數,也是今屆選舉高不確定性的展現。
為什麼今屆有這麼多「新人」參加地區直選?這在過去立法會選舉都較少出現,因為地區直選較重視參選人知名度,不少政黨政團為保險計,往往寧願用舊人領軍以免「陰溝裏翻船」,這某程度影響了新人的成長和發展,對於香港政治人才的新舊交替不利。新選制之下,「愛國者治港」全面落實,嚴守「入閘」關,選舉的政治風險大幅減低,也讓各政黨政團及不同界別,能夠更放膽的重用新人、讓新人領軍。其實,香港有能力的年輕政治人才並不少,但過去苦於直選位置有限,年輕人要出頭不易。新選制下的地區直選,為香港的年輕政治人才提供了展示自身能力和表現的平台和機會,也為選舉注入了更多的朝氣和活力,有利於政治的「新陳代謝」。
扎根社區有經驗有實績
而且,按現時地區直選的選區面積,要候選人負責整個選區的宣傳,消耗極大,過去香港地區直選採取比例代表制,名單內的候選人可以根據地區各自分工,但現在一名候選人之下要在大選區開展選舉工程,對候選人的體能等要求更大,這或者是政黨政團推動更多新人參選的一個考慮。
但不論是新人或是舊人,這次地區直選的最大特點,是參選人都是長期扎根社區,就算是年輕、高學歷者,都有長時間的地區歷練,有經驗有實績,而且他們的光譜代表性極為廣闊,涵蓋不同立場和定位,為選民提供足夠多的選擇。從他們的政綱可以看到,他們對地區問題都有透徹了解,有倡議有辦法,候選人在關注地區事務的同時亦各有特點,有以勞工議題為主,有聚焦中產,有關心發展,也有對民生議題有不少倡議。與以往選舉主打政治牌不同,新選制下的地區直選,社區、民生、發展才是最重要議題,政治的內耗和爭拗已經被排除,令選舉更好地回歸民生。
在功能組別方面,最大特點是新人極多,28個界別中,13個界別全由新人參選。這與功能組別的「傳統智慧」有所不同,因為功能組別主要關注業界利益,參選人往往是業界資深人士,一般不容易出現變動,所以功能組別一向變化較少,這次選舉一方面有大批資深議員高風亮節,主動「退位讓賢」,另一方面新選制下香港政治風氣得以扭轉,成功吸引更多業界精英參選,這些候選人雖然公眾知名度未必很高,但在業界都有很強的代表性和支持,並沒有所謂「穩勝」,鹿死誰手仍是未知之數。
隨着立法會選舉進入白熱化階段,選情也在不斷升溫,三個界別戰況同樣激烈,君子之爭也是爭,最終還是看選民一票。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