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全運會大家庭 一個都不能少

【大公報訊】《環球時報》10日發表北平鋒文章《全運會大家庭,一個都不能少》。文章指出:珠江潮湧映燈火,灣區同心啟盛會。11月9日晚,廣州奧體中心星光璀璨,珠江兩岸流光溢彩,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在此隆重拉開帷幕。這場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體育盛會,不僅是競技風采的展示,更是家國同心的見證。開幕式上,劉德華唱響《中國人》,一句「讓世界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引發廣大網友強烈共鳴,有網友留言呼籲:「台灣同胞當認真聆聽、一同傳唱,全運會大家庭,一個都不能少!」

粵港澳三地聯合辦賽,為全運會打開了時代新篇,更彰顯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港珠澳大橋上的跨境騎行賽事,實現了全運會歷史上首次三地跨越;7秒刷臉過關,規則制度的「軟聯通」實現三地「無感跨城、無縫銜接」;蘇炳添、張家朗、李禕三位三地健兒共同點燃主火炬,象徵着同心同向的精神傳承。從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到科創鏈條的深度融合,這場盛會讓大灣區一家親的理念愈發深厚。正如澳門青年譚家文所言,全運會促進了青年運動員的情感聯結,「大家一起奔跑,一起加油,充分體現了粵港澳三地戮力同心、攜手奮進的精神。」

在全運會的大家庭裏,台灣同胞的身影並未缺席,兩岸一家親的脈絡綿延不絕。1975年第三屆全運會上,台灣省代表團首次亮相,打破了兩岸體育交流的隔閡。

本屆盛會中,深圳台商許富賢作為台灣省代表參與聖火傳遞,將兩岸同胞的情誼融入火炬的熱力之中。網友們「期待台灣代表團壓軸登場」「全運會一點都不能少」的留言,道出了億萬同胞的共同期盼。當祖國完全統一,當兩岸體育健兒能在全運賽場並肩競技,當台灣同胞能深度參與國家體育事業發展,這份融合的紅利必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與民族榮光。

全運之火照亮的,不僅是競技賽場,更是民族團結的前行之路。粵港澳三地聯合辦賽已書寫了「一國兩制」下的體育佳話,而台灣的加入將讓這份團結之歌更加嘹亮。當所有中華兒女在體育賽場上攜手並肩,我們所展現的不僅是競技實力,更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一個都不能少」,這是體育的呼喚,更是時代的必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團結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