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論風生/優質民主鑄就香港新未來\盧業樑

香港的民主發展始終與時代同行,在歷史沉澱中不斷昇華。回溯過去,港英管治的一個半世紀,從未真正推行民主制度。「總督」由英國政府直接任命,毋須諮詢香港民眾意見,完全談不上什麼民主。直到回歸前夕,港英政府相關政制調整也並非出於對香港民主發展的真心關切,而是別有政治目的。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才真正開啟了香港民主發展篇章。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逐漸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民主道路,而2021年選舉制度的完善,更讓香港邁入優質民主的新階段。

展開高水準「君子之爭」

第八屆立法會選舉161名參選人的資格審查已完成,所有參選人都符合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區的法定要求和條件。今屆的參選人較上屆增加7人,涵蓋10個地方直選選區、28個功能界別及選舉委員會界別,全部90個議席均有競爭,無一人自動當選,真正實現了「區區有得選、界界有競爭」的公平格局。這種全覆蓋的競爭態勢,打破了過去可能存在的政治壟斷,讓民主競爭回歸本源,這正是香港新選舉制度優越性的生動體現。

新選舉制度下的參選人呈現出鮮明的多元特質。由於30多名現屆議員不競逐連任,預計新一屆議會「新丁」比例最少達四成,其中功能界別有13個界別全由新人參選,選委界別至少四成席位將由新人填補。參選者來自各行各業,包括會計師、工程師、教師、社會工作者、企業高管、前警務人員、文化創作者等,涵蓋專業精英與基層代表。更值得關注的是,30餘名現任區議員參與地區直選,他們長期深耕基層,「貼地氣、近人氣」,善於傾聽民聲、處理民生事務,將進一步提升立法會的民意代表性。

政黨參與方面同樣呈現良性競爭態勢。民建聯、工聯會、經民聯等主要政黨均積極派員參選,其中經民聯逾七成參選者為新人,新民黨、自由黨新人比例也相當可觀,既保證了政黨傳承,又注入了新鮮血液。與此同時,35名現任議員選擇不競逐連任,這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正常人事更替,既體現了愛國愛港人士的高風亮節,也為新生力量騰出了空間,讓議會始終保持活力。

新選制的核心優勢在於回歸民主本質,實現了廣泛代表性與公平競爭的有機統一。候選人必須通過嚴格的資格審查,確保了參選者的資質與誠信;更沒有所謂「祝福名單」,所有參選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憑藉政綱理念、專業實力和服務熱誠競爭,無人能穩操勝券。這種公平環境讓競爭回歸理性,候選人不再糾纏於意識形態對立,而是聚焦房屋供應、醫療改革、青年就業、長者福利等民生核心議題,展開高水準的「君子之爭」。

高質量民主發展的里程碑

此次選舉是推動高質量民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新一屆立法會議員不僅要深化行政立法良性互動、推進良政善治,更要幫助香港把握國家「十五五」規劃帶來的重大機遇,發揮「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呼喚着真正關心民生福祉、胸懷香港前途的人民代議士。

從港英時代的虛假民主到回歸後的民主探索,再到如今優質民主的成熟實踐,香港的民主發展歷程充分證明:符合自身實際、體現廣泛共識、保障民生福祉的民主制度,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民主。12月7日,就是香港市民用選票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時刻。每一票都承載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每一票都關係着香港的未來走向。市民要用好手中選票,選出那些真正傾聽民聲、關心民生、敢於擔當、熱愛香港的代議士,讓他們帶着市民的期盼進入立法會,為解決民生難題建言獻策,以理性選擇鑄就香港繁榮穩定的明天,為香港的長遠發展擘畫藍圖,共同書寫「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篇章。  

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