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升級保安/「換了電子鎖,小偷變少了」

大公報記者獲邀到理大量子技術研究院量子實驗室參觀,見到量子系統加密的核心組件──僅約指甲大小的量子晶片不斷對海量數據進行監測、處理。據介紹,該項目前後花費兩年時間。

劉愛群解釋,量子電腦出現前,傳統的加密系統沒問題;但一旦出現量子電腦,傳統的安全系統可能被破解,必須換成新一代技術來抵禦新一代攻擊,用新一代量子加密技術代替傳統的加密技術,是「矛」和「盾」的關係。劉愛群形容若該系統被廣泛應用,「相當於整個家都換了電子鎖,小偷變少了。通過技術來提升人類文明,社會整個文明都邁向前一步,這是科學家對社會的貢獻。」

量子科學作為交叉學科,劉愛群指團隊成員不僅年輕,亦相當多元化,包括物理、半導體、通訊、軟件工程、系統工程集成等領域的專家及人才。\大公報記者 江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