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經濟全面回暖兼穩步增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政府昨天發布《2025年第三季經濟報告》和2025年第三季度的本地生產總值修訂數字,顯示今年第三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3.8%,較上一季3.1%的升幅有明顯進步。數據說明一切,特區政府的政策措施成功帶領香港經濟朝着正確的發展方向前進,各階層市民的「經濟體感溫度」亦逐漸回升,對香港的信心亦明顯增強。
香港出口表現持續強勁
受惠於出口表現強勁及本地需求持續改善,香港經濟在今年第三季繼續穩健擴張。除了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在第三季按年增長3.8%,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實質本地生產總值進一步上升0.7%,以香港這樣成熟的經濟體而言,表現確實亮眼。
正如政府的分析,本港經濟表現良好,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對外貿易表現強勁,其中整體貨物出口繼上一季按年實質上升11.5%後,最新一季的增長加快至上升12.1%。其中,對東盟市場的出口持續飆升,而對亞洲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出口也普遍錄得進一步增長。事實上,今年上半年香港對東盟的商品出口已錄得雙位數的大幅增長,同比上升約24%,能夠有此成績,證明特區政府和本港出口商,近年在拓展市場多元化方面做的大量工作已取得一定進展,行政長官李家超就任以來,更已先後三次出訪東盟,涵蓋當中7個國家,特區政府深化與東盟合作的政策已見成效。
金融機構看好香港經濟表現
展望未來,考慮到本港今年首三個季度的經濟表現,政府預期2025年全年的GDP增長可達到3.2%。政府的預測,跟很多金融機構的預測結果相近,其中渣打銀行10月底曾發表報告,當時除了將本港今年第三季GDP增長預測,由原先按年升2.2%上調至升3.2%外,亦上調全年本港GDP增長預測至2.8%。至於滙豐環球投資研究在今個月初發表的報告,亦將今年香港GDP增長預測,上調至3.2%。各間大行的分析,跟政府最新的預測非常接近,可見各界對香港經濟增長,均抱持更正面的態度。
除了GDP表現強勁,用以確保港元匯率穩定的外匯基金,最近亦錄得非常亮麗的投資成績。負責管理外匯基金的香港金融管理局日前公布,截至9月底,外匯基金在今年首三季錄得2740億港元的投資收入,外匯基金總資產達到41522億港元,較2024年底增加712億港元,累計盈餘則達到9163億港元。若再考慮到今年以來香港股市已上漲約30%,以及今年首十個月首次公開募股籌資額已逾260億美元、位居全球首選籌資地,說香港今年的整體經濟表現保持強勢,絕不為過。
香港經濟展現活力
綜合各項最新的經濟和金融數據,市民可以清楚看到,曾經一度困擾香港的經濟陰霾,近期已經基本消散。本港房地產經歷多年持續調整之後,近期明顯已經企穩回暖,加上股票市場保持暢旺,大大釋放及刺激市民的消費和資產投資活動。這亦清楚說明,為何政府在第三季經濟報告中指出,本地私人消費開支增速輕微加快,本地消費市道續見恢復。
事實勝於雄辯,在政府經濟政策的帶動下,各項良好和積極因素逐漸顯現。筆者認為,特區政府積極籌辦的一連串大型盛事活動,確實對吸引內地及海外旅客來港起到正面和顯著的作用,今年首3季初步整體訪港旅客有3647.2萬人次,其中內地客佔2798.6萬人次,非內地客佔848.6萬人次,兩者分別按年增加11%及16%。特別是啟德體育園正式啟用以來,已先後上演了多場大型的演唱會及國際體育賽事,而現正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香港賽區)成功吸引不少旅客專程來港觀賽,為旅遊業、飲食業和零售業的持續復甦進一步增添動力。
推動北都為港經濟進一步增添動能
當然,為了保持香港的經濟增長態勢,現屆政府亦花了很多工夫在吸引重點企業上。政府過去幾年大力招商,成功引進102間從事前沿科技的重點企業在香港落戶,總投資額約500億元,創造約兩萬個優質就業職位。另外,投資推廣署也吸引到超過440家企業,在港投資額達到460億元,創造大約9000個職位。這一系列成績,都是香港GDP得以不斷上升的理由,亦是政府努力「拚經濟」的最佳證明。
再往前看,李家超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以破格思維提出一系列加速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和產業發展的措施。眾所周知,北都是引領香港未來發展的引擎,亦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創新科技產業是香港未來經濟增長點的重要來源,而北都本身便是未來的創新科技產業基地,兩者相輔相成,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進一步奠下基礎,確保可長期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和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
「一國兩制」優勢須繼續發揮
香港今天的經濟增長勢頭得來不易,尤其在環球經貿情勢仍然不穩,一些成熟經濟體表現持續不振的背景下,香港能有現在的成績更屬難能可貴。英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該國今年第三季度GDP僅增長0.1%,9月單月經濟更出現萎縮,凸顯其經濟增長的疲軟態勢。相比之下,香港第三季度GDP按年增長3.8%的表現固然十分優勝,這除了有賴政府因時制宜為香港制訂合適的經濟政策外,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亦是箇中主因。未來,香港必須更好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特點,吸引世界各地投資者繼續在港落戶,將香港「把外資『引進來』,協助內企『走出去』」的作用充分發揮。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