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滄海桑田/大戶近年尾轉策略 績優股看高一線\倪相仁

十一月開局至今,港股僅錄得微升,但較A股(上海綜指)周五再創十年新高,仍有所落後。上周互聯網龍頭股進入季報披露期,一馬當先的科網股巨頭業績好於預期,不巧碰上外圍大跌,令有機會挑戰年內高位的恒生指數,要先行回氣整固。若外圍短期能夠企穩,相信恒指仍有力再破年內高位。不過,細價股自9月以來積弱的情況,未有起色,恐要到流動性出現改善才會好轉。

A股自10月28日升破4000點以來,一直圍繞該指數上下展開震盪,迄今共有六個交易日的收市指數高於4000點。相較於A股,恒指早在10月2日已升破27000點創下年初以來新高,但後勁有所不繼,到目前為止僅有四個交易日收市時高於該指數。兩地指數都在高位震盪,並沒有令個股受益,相反10月以來的個股交易,多數體驗感不好。網上有股民戲言:「起初,大家以為4000點是收費站,只要你路過就要收費。後來,大家發現4000點是停車場,就算一直在上面,也得收費」。

受美股大跌拖累,上周五A股、港股分別再次失守4000點和27000點。根據Wind所作的統計,9月5日迄今共計經歷了10個周五、9個周一。以萬得全A指數為代表,這段時間裏,A股在周五下跌的概率為80%,但在周一上漲的概率超過90%。港股的情況類似,如果在周五收市前買進,周一賣出錄得盈利的概率較高。

中資股估值迎修復

股票分析師洪灝於上周五公開了他對2026年中資股前景的策略報告。他繼續看好A股和港股明年的表現,港股方面,因其經濟周期與內地同步進入「飛龍在天」階段,故將同步受益於整體中國資產的估值修復。  

A股方面,受益於經濟周期向好,企業盈利修復;人民幣匯率低估帶來重估機會。由於人民幣實際匯率大幅走弱並被嚴重低估,歷史數據顯示此情況通常預示股市低點和後續的資產價格重估;政策帶動,「雅江工程」和「反內捲」政策,標誌着決策層逆轉通縮的決心。

其實,10月以來港股賺錢效應極速下降,主要受到機構投資者風格改變的影響。根據中資券商的一項研究,機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存在季節性變化規律,一般傾向於在年中提高成長風格倉位,以獲取更高的收益;而在年末則傾向於採取防守型策略,提高績優股倉位。因此,6月成長風格個股的勝率較高,而12月績優股勝率較高。以最具成長性的創新藥為例,若在6月份買入,第三季的回報驚人。

對於喜歡細價股、成長股的投資人而言,亦可以留意每年不同時間段的走勢特點,採取相應的交易。比如,這類股份在財報披露期間波動較大,當財報密集披露時(3月、8月),會吸引投資者重點關注上市公司業績情況,驅動資金流向基本面向好的股票(成長風格),同時迴避基本面相對較弱的小盤風格。高股息方面,較受股權登記日、股息除淨日的影響,即在高股息個股密集披露階段(3月、8月)紅利風格可能佔優,股息除淨日之後出現相對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