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曾志文:建立綜合服務平台
26號候選人曾志文提出「十大承諾」,涵蓋經濟、民生、文化、長者、青年、婦女等多個範疇。她希望推動建立一個集科技、金融、文創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台,為港企提供政策諮詢、項目配對及專業指導,實現區域資源高效對接,創造新商機;推動生活福利跨境,實現灣區生活便利無憂;擴大法律、建築、醫療等專業資格互認,共建大灣區人才庫。
27 劉振江:用專業建設共融香港
27號候選人劉振江指出,自己有30多年房地產市場的經驗,曾參與多個政府委員會及諮詢工作,對城市規劃及土地開發有深入的參與,希望可以運用專業知識與市場經驗,協助建設一個繁榮共融的香港。他提出三大政綱,包括:專業務實:緊貼社會和市場變化;創新利民:提升生活質素;共建香港:激活雙引擎經濟。
28 馬光如:協商凝聚社會共識
28號候選人馬光如強調,提高生活水平,擁有美好生活,是每位市民的心願。香港要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需要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香港要排解民生憂難,要齊心自強,積極推動社會服務與改善措施,提升市民的整體福祉;香港要團結共融,匯集民間智慧,持續收集市民對施政的意見,通過協商凝聚共識,有效化解社會矛盾。
29 何敬康:繼續捍衛香港法治
29號候選人何敬康的參選口號和目標是「令香港更自豪!」他表示,過去幾十年,一代又一代香港人以不懈努力,為香港創造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跡、一個又一個的高峰。他希望透過繼續在立法會服務,繼續捍衛香港法治,堅守「一國」,同時凸顯「兩制」優勢,保留香港國際特色。
30 魏明德:推動科技教育人才一體化
30號候選人魏明德期望推動四大政綱,包括以教育強化香港根基;以金融支撐實體經濟;連同開拓海內外市場;振興經濟,惠及民生,為香港辦實事,做好事。他強調,如果可以當選,他將在立法會推動科技教育人才一體化發展,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增加青年就業和向上流動的機會。
31 陳少波:善用北都增強經濟新動能
31號候選人陳少波表示,自己曾先後加入全國港澳研究會和特首政策組,從事研究多年,希望以自己的專長推動北都發展、推動香港發展,增強香港經濟新動能,對接好國家「十五五」規劃,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增強香港國際地位、功能、空間,令更多國際人才來到香港,為香港打拚,以香港為家。
32 范駿華:推動中小企創新轉型
32號候選人范駿華表示,自己的政綱關注發展經濟、國情和國家安全教育等議題。他致力於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升級轉型,建議政府構建更完善的國民教育理念和模式,並鼓勵青年人了解國家整體發展方向,以及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他同時強調,香港要將眼光放至非傳統市場,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俄羅斯等。
33 陳宗彝:文創產業提升城市魅力
33號候選人陳宗彝表示,自己擁有法律、會計雙碩士學歷,且長期服務酒店、旅遊、航運交通等多個行業界別。他希望以「專業議政·長遠規劃」為核心,推動香港成為全球總部經濟基地,打造八大中心,提升城市競爭力與市民福祉,包括:引入高端製造業,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智慧城市與綠色能源,建構永續未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城市魅力等。
34 陳凱欣:調整資源發展基層醫療
34號候選人陳凱欣表示,自己一直關注醫療、教育、經濟、社區發展等範疇,未來希望在基層醫療發展方面出一分力。她認為,解決目前公共醫療超負荷的問題需要從政策入手,調整醫療資源分配,並積極發展基層醫療。未來,她會繼續以民為先,持續推動改善醫療及社區政策。
35 梁子穎:拓展多元教育增競爭力
35號候選人梁子穎表示,自己的政綱聚焦「十五五」規劃及大灣區融合發展,希望透過北部都會區實現本地工業轉型及產業多元發展。他深知青年是香港的未來,因此自己還將關注人才發展,推動香港國際教育樞紐的建設,提高青年的社會競爭力,拓展多元教育機會。另外,自己也會聚焦醫療、房屋、安老等領域,推動建設公平、關愛、共榮的社會。
36 葛珮帆:推動低空經濟智慧城市
36號候選人葛珮帆表示,自己的參選政綱圍繞5大範疇:推動創科發展、發展低空經濟、推動綠色環保、關愛弱勢社群、關注婦女福祉。過去她一直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相信其可以為香港帶來新機遇,促進經濟及不同產業的發展,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希望未來可以繼續推動智慧城市及低空經濟發展;制定全面香港低空經濟發展策略;完善政策法規和基礎設施。
37 朱立威:加強支援弱勢基層
37號候選人朱立威表示,期望在立法會議員的崗位上,發揮自己雙重橋樑作用,成為內地與香港、政府與市民以及商界與社會的橋樑。他介紹了自己三項主要政綱,包括「推動內聯外通 把握國家機遇」、「推動旅遊業升級轉型」以及「關顧弱勢基層 加強支援配套」。他強調,國家「十五五」規劃為香港帶來重大機遇,我們要進一步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貢獻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38 陳紹雄:為政策建言為市民解憂
38號候選人陳紹雄表示,以「專業為路 實幹為橋 務實為民」為參選口號,希望好好運用多年來的專業及企業管理的歷練,以及過去四年在立法會累積的經驗,繼續以務實的作風在推動創科發展、智慧城市、北部都會區、低空經濟、氫能經濟、綠色零碳社會、管控工務工程、多元經濟及自動駕駛及提升生活幸福感等政策建言獻策,冀為市民的痛點排難解憂,為香港籌謀發展,為國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貢獻。
39 林 琳:整合各界意見推動發展
39號候選人林琳表示,選委會界別議員代表的是全社會的利益,不能只站在一個面向去思考同建議,更加要從大局去看去想地去為香港長遠發展謀劃未來。今次參選,她以「務實創新 並肩同行」為口號,希望與不同界別並肩同行,了解大家面對的問題、情況同期望,提出創新、可行的建議,一齊推動香港不斷發展。
40 鄧咏駿:將民生和民意帶入議會
40號候選人鄧咏駿表示,自己大學畢業後就一直服務社區,並曾擔任四屆區議員。他還曾參與500項以上的民調研究,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青年發展等多個議題,希望了解市民真正的需要。今次參選,是希望將過去的基層工作和民調工作經驗相結合,將民生和民意實實在在帶入議會,讓政策更貼地,合乎民意。
41 莊家彬:推動制度創新帶動發展
41號候選人莊家彬指出,有公司同事大學時研發交通報站系統,除了獲各大巴士公司採用,也擴展至物流等行業,說明青年如果有足夠空間,有驚人潛力。香港有條件培養更高質素、有吸引力的初創,去帶動傳統行業的升級轉型。如果可以當選,他會推動制度創新,特別聚焦創科發展和經濟的升級轉型。
42 李浩然: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
42號候選人李浩然表示,自己將推動AI與教育融合發展,推進課程革新,面向下個世代培養具備數字素養能力的社會棟樑,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體系,鼓勵企業圍繞AI與數字化浪潮,為青年提供適切的實習、創業、職業訓練等成長鍛煉。另外,他還將聚焦利用AI提升政府和公營機構辦事效率,便利市民大眾。
43 林振昇:推動建造業灣區標準
43號候選人林振昇指出,自己除關注勞工民生議題外,亦關注香港整體發展問題。他建議,推動建造業灣區標準,促進人才流動,同時香港產業要升級,北都發展亦要升級,促加強統籌機制、簡化程序,做到基建先行,並吸引大學和企業盡快落戶北都。
44 黃 國:善用中央挺港政策
44號候選人黃國表示,期望繼續發揮自己所長,服務社會。自己熟悉、了解國家政策,明白普羅市民、打工仔女面對的問題和實際需要,同社會各個方面保持良好溝通。期望推動香港把國家發展機遇,利用好中央對香港支援政策,從政策宏觀的角度,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
45 黃錦良:培育人才弘揚師德師風
45號候選人黃錦良強調,培育人才是振興香港、鞏固發展的根本。他將致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弘揚師德師風。展望未來,香港必須抓緊創科發展的機遇,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主動對接國家「十五五」規劃,讓年輕人能盡展所長,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46 簡慧敏:八大政綱興經濟建未來
46號候選人簡慧敏表示,自己在法律、金融和管理領域有多年經驗。今次自己提出八大政綱,包括:以安全護發展、以良治展實力、以金融興經濟、以創新建未來、以綠色引永續、以開放促合作、以文化固自信。
47 梁美芬:致力國家涉外法治建設
47號候選人梁美芬指出,自己一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推動國家與香港的法治發展,並致力於提升香港在國際舞台的地位。希望能繼續在立法會平台以專業和熱誠,助力香港發展成國際教育、法律樞紐,為香港、為祖國作出貢獻。如果可以當選,她將致力於國家涉外法治建設、提升香港在國際舞台的地位、積極參與國家發展大局,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
48 陳曼琪:落實友善家庭政策
48號候選人陳曼琪表示,將以「專業務實,有講有做」的原則,做深做實調研,提出貼地政策建議,反映民意及監督政府。她將積極推動法律界升級轉型;激活本地經濟和消費市場;推動香港品牌;推動婦女發展,落實友善家庭政策;讓政府為獨居長者、雙老家庭建立數據庫,方便提供支援。
49 陳祖光:聯通兩地 聯繫世界
49號候選人陳祖光表示,香港應以國家安全與健全司法制度為根基,積極推動高科技賦能城市治理。讓智慧化管理成為香港新標誌,並持續提升政府行政效率與市民生活質素。金融和專業服務業將成為香港經濟核心動力,我們應深化與內地城市聯通,聯繫世界,推動香港成為全球最自由、幸福的營商與宜居城市。
50 陳仲尼:五大政綱推動高質量發展
50號候選人陳仲尼表示,自己共提出五大核心政綱,旨在進一步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包括: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鞏固國際航空樞紐、吸引全球資源落港、支持同鄉社團參與管治。若成功當選,他將以勤勉盡職的態度履行議員職責,強化香港優勢,共創璀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