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常看粵劇的觀眾,大概都會聽過唐滌生筆下著名粵劇的折子戲曲目。當中《帝女花》的〈香夭〉及〈庵遇〉最為人熟悉;另外,《紫釵記》的〈劍合釵圓〉亦是街知巷聞。香港不少業餘曲藝愛好者在唱局都愛選唱〈劍合釵圓〉,因為該曲道盡故事主人翁李益與霍小玉的感情恩怨,二人的愛情沒有對錯之分,只有緣分之誤。該曲在李益唱至「日掛中天格外紅,月缺終須有彌縫」時,二人早前的誤會漸見明朗,霍小玉在全劇尾場〈論理爭夫〉之後,最終能與李益大團圓結局,符合普羅觀眾的心理期望。
電影《日掛中天》將〈劍合釵圓〉的唱詞用作名稱,一方面配合了故事的廣東環境,另一方面亦展示了電影男女主角悲歡離合的戲劇性人生。《日掛中天》沒有明言故事處境的屬性,但是男主角葆樹原籍肇慶,另一男角其峰曾入住佛山的酒店,可見導演讓觀眾隱約知道故事發生在廣東地區。角色們所處的環境並不是高度現代化的都市,但是電影呈現的城市景象,不論街頭巷尾,以至商場、醫院、車站,都滿載營營役役的平民百姓,各人都懷着不為人知的故事。
《日掛中天》明顯不是娛樂式電影,主人翁的經歷令觀眾看得十分揪心。男女主角都受到不同形式的生活磨煉:葆樹曾經入獄,然後患上末期癌症;美雲曾經難產,經營生意亦被無良廠商拖欠貨款,更重要是她因當年的交通事故備受煎熬,多年來無法釋懷。葆樹與美雲彷彿代表了現代社會一些活在不幸中的人兒,無論如何努力解決生活困難,也不一定能夠獲得美滿人生。回想當初,倘若美雲在交通事故之後做出明確選擇並承擔責任,她和葆樹的命運都會改寫。《日掛中天》以悲劇作結,但是導演其實透過角色給予觀眾一份警醒:生存在世,對人對己都有一份責任,即使命運坎坷,一切都不能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