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道盡了人世間滄海桑田的變化和榮辱起落的感慨。滄桑感對於來自高門巨族的舊王孫而言,可能要比常人來得更為強烈,體會也更加深刻。讀美籍華人遺傳學家趙守偀的《趙守偀回憶錄:從大帥千金到美國遺傳學家的兩代傳奇人生》,我從趙守偀母親、「大帥千金」張懷瞳的跌宕人生中,看到了「王謝堂前的燕子」飛入尋常百姓家後的別樣姿態。
張懷瞳是張作霖的女兒、張學良的妹妹,十八歲時嫁給了前清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兒子趙世輝,由於女兒趙守偀是白崇禧四兒子白先忠的太太,因此她也是白崇禧的親家。由於中國近代以來的劇烈動盪,張懷瞳很早就和夫君一起移民美國──這就使得這位自幼過慣了錦衣玉食生活的千金大小姐,不但走向了「民間」,而且還落入了大洋彼岸的滾滾紅塵。這對張懷瞳而言無疑要面臨雙重的人生考驗:既要適應平民生活,更要適應西方文化,其艱難度可想而知。身處美國的張懷瞳也曾想把英語學好,然而由於在英語學習時考試不及格分數被示眾,使她從此放棄了學習「蟹行文」。身在異國,經濟壓力,語言不通,精神苦悶,導致她與趙世輝的情感、婚姻出現了問題,對患有行動障礙的二兒子下手頗「狠」,並與女兒相處時也有很多思想、觀念上的矛盾和衝突,然而饒是如此,她仍然在一個並非總是友好的環境中頑強圖存:不但與丈夫和友人一起創辦「業餘」京劇戲班以弘揚中華文化,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秉持中國「規矩」,堅守中國倫理。在她與趙世輝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兒子趙守倫成了世界級的婦產科專家,女兒趙守偀博士則是著名遺傳學家並任大學講座教授。雖歷經磨難,張懷瞳取得的「成就」卻不平凡。
她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國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