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十八彎/體育盛會的時代印記\關 爾

一項體育盛事的舉辦,往往會給這個地區的物質和精神層面留下深遠影響──可能是拔地而起的體育場館變身民眾活動空間,可能是小眾運動走進了大眾生活,也可能是不同區域在協作中凝聚起新的發展力量。

二○○八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水墨長卷舒展東方文明,億萬國民在「向世界展示自己」過程中,增強了從容自信的底氣,這份篤定也成為此後十幾年民族前行的精神養分;北京冬奧會則讓曾經小眾的冰雪運動,成為跨越地域的生活新風尚,不僅催生了冬季旅遊熱潮,更帶動冰雪產業從「冷資源」變成「熱經濟」。

如今,粵港澳聯合承辦的十五運會正為大灣區留下深刻而長遠的融合印記。在民眾參與層面,十五運會打破專業賽事與大眾生活的界限,將舞龍舞獅、太極拳等兼具民俗特色與健身價值的項目納入群眾賽事,讓三地民眾從「看客」變成「參與者」。體育不再是單純的競技,更成為連接民眾生活與地方文化的紐帶,催生出全民共享體育樂趣的熱鬧景象。

在經濟帶動層面,十五運會的「賽事經濟」效應持續擴散。賽事舉辦期間,三地的酒店住宿、餐飲零售需求顯著增長,「賽事+文旅」的融合模式被不斷探索,遊客們在觀賽之餘走進灣區各地。這種聯動讓三地文旅資源形成互補,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在區域協同層面,十五運會更是推動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重要契機。從人員證件互認到食品安全保障,多領域達成的共識不僅保障了賽事順利進行,更成為此後三地在交通、民生等領域協同發展的參考樣本,讓大灣區「互聯互通」的理念從規劃一步步落到了實處。

體育盛會的遺產從來都不止於賽場之內,○八年奧運喚醒的文化自信、冬奧點燃的冰雪熱情,最終都化作了滋養發展的養分;而十五運會為大灣區留下的民眾參與熱情、經濟融合動能與協同發展經驗,相信也將成為推動這片區域持續向前的長久力量,在時光中沉澱為獨特而珍貴的灣區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