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港事港心/高水平立法會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鄧健榮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不僅勾畫出我國2026年至2030年的經濟發展藍圖,也為香港未來的定位與機遇指明方向。在新一個五年階段,香港既要深化與內地在經貿、科技、人文等領域的合作,更需持續鞏固提升「三個中心、一個高地」的戰略定位,同時全力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事實上,香港正沿上述的方向不斷前行。僅在今年11月,便有多項舉世矚目的成果相繼展現。

在強化本港航運樞紐功能方面,2025年世界航商大會昨日於香港盛大舉行,吸引了來自航運、港口、物流、貿易、裝備製造、金融、海事服務及監管等多個領域的數千名業界精英。會上首次發布《全球航運公司淨零路徑實踐指南》,升級《航商ESG評價標準》,並推出兩項船用燃料相關團體標準,為航運企業低碳轉型提供具體參照與可行方案,進一步鞏固了香港在全球航運網絡中的關鍵地位。

在深化與內地多領域合作方面,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第十五屆全運會經已揭幕,首次實現「一程多站」的跨境賽事新模式。這場體育盛會不僅為本港經濟與旅遊業注入新動能,更成為區域治理能力的集中展示。賽事期間,跨境交通、資料互通與應急聯動等環節的高效協作,再次印證了「一國兩制」下跨制度合作的廣闊潛力。

在金融層面,香港在11月舉辦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前10個月香港IPO募資金額超260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一。同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宣布計劃在港設立辦事處,進一步凸顯本港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樞紐角色。此外,香港也積極推動金融科技發展,金管局發布了聚焦構建新一代支付基建、支持AI應用等的「金融科技2030」願景。

放眼國際,地緣政治局勢變化瞬息萬變。雖然中美貿易摩擦暫告平息,但國際政經關係波瀾不斷。作為外向型經濟體,香港的發展與外部環境變遷息息相關。國際格局的深刻變化既帶來挑戰,也孕育新機。

實現香港更大突破

面對機遇與挑戰,高效治理是穩步前行的關鍵。下月7日舉行的立法會換屆選舉,由161位候選人競逐90個議席,競爭激烈。此次選舉不僅是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又一次重要實踐,更將直接影響特區政府未來四年的施政效能,既關乎政策制定效率,也承載着市民對良政善治的共同期待。

值此關鍵時刻,呼籲全體選民用好手中寶貴的選票,踴躍投票,選出有專業、有能力、又心繫民生、堅定維護國家安全的立法會議員。唯有如此,香港方能將「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轉化為高效治理的具體成果,並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中實現更大突破與長足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