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微信公眾號「牛彈琴」報道:相比2012年日本「購島」鬧劇,同樣是日本挑釁在先,同樣是中國憤怒反擊,中國最新的對日反制至少呈現三個新特點。
第一個新特點,反制更加精準到位。中方兩次前所未有的「奉示」抗議,外交部深夜提醒避免赴日本旅遊,中國教育部提醒中國公民謹慎規劃赴日留學,多部日本電影推遲上映。……這顯然是一套組合拳。所以,日本經濟學家擔心,旅遊業是日本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遊客暫緩赴日,可能使日本面臨2.2萬億日圓(約合人民幣1010億元)的經濟損失,並導致日本GDP下降0.36%。
第二個新特點,牢牢佔據道義制高點。外交部發言人頻繁揭批,一系列對日檄文火速出台。甲午海戰後,日本強行侵佔台灣並進行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日本首相居然還念念不忘中國的台灣,還暗示要武力介入中國內政,這不是在挑戰戰後秩序又是什麼?高市挑釁在先,中國被迫反擊,全世界都看在眼裏。
第三個新特點,中國人更加自信從容。我們憤怒歸憤怒,不妨礙我們同時很自信。我們憤怒的是日本政客,我們照樣歡迎日本遊客、日本企業。這就是一個大國心態的養成。畢竟,今天的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日本三倍有餘,新能源車換道超車讓日本汽車都相形見絀,近日福建艦入列、四川艦海試……這種實力和自信,正沉澱為更成熟理性的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