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食 色/魔法生粉\判 答

若論廚房裏的「無名英雄」,生粉絕對榜上有名。平時不顯山露水,可一到關鍵時刻,沒它還真的不行。作為特定澱粉的統稱,雖然沒有醬油醋存在感那麼強,可如果你常下廚就知道,從勾芡、上漿到掛糊,步步都跟它相關。更神奇的是,雖然白嫩嫩看似一樣,實則種類多也各有所長,用得對,菜就成功一大半,用錯了,可能整鍋「翻車」。

從最常見的玉米生粉說起,這是家族裏當之無愧的「大哥」,也是很多人認識生粉的第一步。它中性無色,吸水性好且穩定性強,用起來順手,非常適合勾芡。調成水澱粉往湯汁裏一澆,瞬間變得亮澤濃稠;另外一個專長則是油炸,因為本身顆粒小、吸油少,能形成非常輕薄的外衣,很多炸雞翅、炸蝦都是拜玉米生粉所賜,才外皮酥鬆內裏汁水飽滿,一咬就有悅耳的「咔嚓」聲,不搶食材風頭,吃起來無負擔。

但要說脆,就得給土豆生粉讓路了。它跟玉米生粉最大的區別是,更有分量,更脆一籌。比如東北菜裏,從鍋包肉到溜肉段、地三鮮,想做出成形的「脆殼」增加口感,就非「土豆系」莫屬。它顆粒大、吸水能力強,加熱時會膨脹成更大的空間結構,就好比原地起了一層樓,哪怕放涼,也不易變軟變塌。回味一下鍋包肉脆到爆炸的外殼,沾滿了酸酸甜甜的醬汁,從頭吃到尾,永遠長情,吃得我們永遠熱淚盈眶。

另外一種低調但實力不俗的叫木薯粉。突出表現是增加彈性,比如我們熟悉的芋圓,奶茶中的珍珠。它黏性強,煮熟後依然Q彈有勁,咬一口,連牙齒都像在跳芭蕾。說到底,用生粉最有趣之處,不在於顯露廚藝多驚人,而是跟不同「朋友」磨合出的默契,只要一點點,就能改頭換面,找到通往進階路上的那塊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