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英漢大詞典》第三版,我首先查看最後一個詞條,看見「ZZZ」仍在,不禁莞爾一笑,陸谷孫先生當年調皮地設置了這麼一個「機關」,讓這部厚重的詞典突然有了親切可人的感覺。ZZZ的釋義是:「(漫畫中)表示鼾聲的符號。」陸先生看完全書校樣,「最後還有雅興加上一個鼾聲符號條ZZZ為全書結尾,表示事竣歸卧去也……」(《〈英漢大詞典〉第二版主編感言》,《餘墨二集》第三十八頁,復旦大學出版社二○○九年七月版)是要痛快地睡上一覺,《英漢大詞典》是從一九七五年啟動編纂,上卷一九八九年出版,下卷是一九九一年,十六年辛苦不尋常。又花了十六年,二○○七年推出第二版。為了集中精力編好詞典,陸谷孫曾給自己定下「三不主義」:一不出國,二不另外搞書,三不在外固定兼課。陸先生嘗言:「編詞典是很安靜的,很艱苦的,有時候是很機械的。」(《你這一生離不開它》,《餘墨三集》第四百五十七頁,復旦大學出版社二○一八年三月版)詞典出版後,陸先生聲名益隆,要想坐住冷板櫈,要靠自我的定力。
改朝換代了,朱績崧主編的《英漢大詞典》第三版今春出版,我既不搞翻譯,也不再發誓學好英文,但是,還是在原有的兩版外,立即添置新版,這不過是向幾代詞典人和出版者表達一位普通讀者微不足道的敬意罷了。「陸老神仙」(這是網友們給陸先生的雅號)說《英漢大詞典》「瞄準的是學術性、實用性、知識性、穩定性、趣味性」,(《第一版前言》)第三版主編「文冤閣大學士」(朱績崧的網名)也強調,他們編這樣一部詞典,要讓中國的英語學習者認識到英語不僅僅是托福、雅思這樣的標準化考試。我這個外行在學術性等方面難以評價詞典,在知識性、趣味性上,這部詞典深挖淺嘗都別有趣味。比如Shanghai這個詞條,我第一次知道它還有一個義項:(上海產的)浦東雞。我用AI查了一下,浦東雞可不是泛泛之輩,它又名九斤黃雞,體形大,肉質好,西太后慈禧稱牠是「江南的金鳳凰」。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網絡版上也有專設詞條,非我等「牛馬」可比。跟China也是「瓷器」一樣,老外眼裏的上海名產跟地名直接捆綁了。我問了幾位上海出生的人,他們也是頭一次聽到還有這個說法。作為動詞的shanghai更是道出「冒險家樂園」的時代和地域背景。它的釋義是這樣的:
vt. 1〖舊〗(用麻醉劑或烈酒)使失去知覺而被綁架當水手:be shanghaied onto a foreign ship被劫持到外國船上當水手。2〖口〗(用武力或武力威脅)強行拘留;誘拐。DER shanghaier n.[ < SHANGHAI',源出19世紀時使用強迫手段裹挾水手遠航東方尤指上海]
讀詞典都讀出冒險小說的感覺了。這部「小說」有二千四百頁,二十五萬個詞條,第三版比前一版增加了三萬個詞條,修訂條目佔比百分之三十。我想除非有朝一日安居桃花源中,不然別想從頭到尾讀一遍。不過,這裏面像ZZZ和shanghai這樣的彩蛋一定還有不少,有心人把它一一挖出一定大開眼界。從專業的角度而言,收到《英漢大詞典》的第一版後,錢鍾書、楊絳有評價:「細貼精微,罕可倫偶。」(《「靈光隳矣!」》,《餘墨集》第一百七十三頁,復旦大學出版社二○○四年八月版)讀者的反應可以用數字體現,據新聞報道:兩版《英漢大詞典》紙質本印數七十萬冊,搭載的電子產品累計銷售一百五十萬份拷貝,歷年版權收益二千三百萬元。這部辭書已經是一個閃亮的文化品牌,這令我想起當年工業上的「上海製造」,當年上海產的「三轉一響」(永久自行車、蝴蝶縫紉機、上海手錶、紅燈收音機)那是品質的象徵,國人心中的美好生活具體追求。那麼,文化呢,能夠彰顯文化實力的「上海製造」都有什麼呢?《英漢大詞典》,《辭海》,《漢語大詞典》,《十萬個為什麼》,《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海學者主編的)……如今,歷久彌新的品牌還有多少呢?這又必然要談到傳承與創新、固本與探索等問題,或許長達半個世紀的《英漢大詞典》的編纂史也能帶給我們很多啟示。比如它又老派又開放的特性,比如它是國家哲學社科重點項目卻在工期上有相當長度(十四年),比如第三版除了一個「講師」主編外,竟然沒有高校教授、師叔師爺們參與,比如上海成立了有編有人的英漢大詞典編纂處以保證這項工作長期和穩定……總之,要想拿出一點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成果,絕不是填幾張項目表,開幾次成果評估會所能辦到的。
我這裏還沒有提到居功至偉的先後兩任主編,陸谷孫先生不用多說,大家早已了解。朱績崧是誰?我想二○一四年八月,「陸老神仙」宣布要把主編交棒給這位年僅三十五歲的「大學士」,他就沒少接受這種不是太信任的提問吧。《英漢大詞典》第三版推出半年多了,官媒宣發熱鬧了一陣,好像有關人士沉默居多,網上的批評和嘰嘰喳喳也不時出現,前兩版大詞典出版後也不全是交口稱讚,學術討論實屬正常。不過,這一次是一位年輕的主編剛剛交出的答卷,如此對待讓我感受到一股寒氣。這是當今上海文化中非常差勁的「惰性氣體」:派頭足,架子大,不活躍,由論資排輩到墨守陳規,丟了海納百川的風範。再進一步說,做事情的人應當得到鼓勵,而不該受到過分的指責,否則都是高高在上的完美無缺的裁判者,誰肯下場去跑這個馬拉松?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樣的氛圍,不利於「上海製造」創新品牌,甚至連舊招牌都保不住。
那麼,朱績崧究竟何德何能可以做主編,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