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在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第三間醫學院。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三間學校均申請開辦。政府昨日公布,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已通過設立第三間醫學院,並原則上批准新醫學院由香港科技大學籌辦。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積極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培訓、研究和創新樞紐,設立第三間醫學院以培訓更多醫療人才,對提升本地醫療服務至關重要。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日聯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公布籌備新醫學院的最新進度,指目標在2028年科大醫學院迎來首批50名學生。\大公報記者 江凌風
李家超:三醫學院合作優勢互補
李家超指出,香港積極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培訓、研究和創新樞紐,設立第三所醫學院以培訓更多醫療人才,對提升本地醫療服務至關重要。他感謝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的專家顧問過去一年的努力,在短時間內以高效、專業及公平的方式完成評核,為設立第三間醫學院打下堅實基礎。他表示,第三間醫學院將與現有兩間醫學院緊密合作,優勢互補,提升香港的科研及醫學教育的水平和實力,響應國家建設教育強國的宏大目標。
盧寵茂表示,建設第三間醫學院希望可以錯位發展,良性競爭,與現有的兩間醫學院產生協同創新以至疊加的效應,長遠提升香港醫療服務水平及本地科研發展,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醫療樞紐。資金方面,科大透過自身資源為新醫學院提供部分資金,其中包括自資興建一個20億元,位於清水灣的醫學院綜合大樓。政府亦預留資源支援新醫學院的發展,並且以教資會撥款資助新的學額作為醫學院的營運資金。醫院管理局也會配合新醫學院教學醫院、臨床訓練相關安排,目標於2028年迎來首批50名學生,預計2032年畢業。
盧寵茂:醫療與科研融合定位清晰
盧寵茂強調,工作組依據十大準則進行深入評估,包括課程設計、創新策略與定位、教學團隊與收生策略、教學設施、臨床經驗與學習資源、資金與財務安排、教與學質量,以及科研發展等。他指科大將醫療與科研融合於一體的策略定位清晰、全球視野廣闊,認為科大的競爭力對未來招聘人手、學生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此外,科大的財務安排亦能配合財政預算案提出用配對形式籌建新醫學院,其營運資金與政府相若,幾乎是一比一。
北都牛潭尾建新校舍目標不變
盧寵茂表示,經過專業綜合公正評核始決定第三間醫學院花落誰家,並非簡單投票或者打分得出結果。他表示,在北都牛潭尾興建新醫學院校舍目標沒有改變,校舍未落成前,科大提出興建清水灣校舍作為過渡期安排。此外,科大新醫學院將採用「第二學位」入學,「雖然現在科大尚未有醫療方面的教學,但其在生物生命科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有很多強項,希望科大未來可以將這些高水準成就應用到生命醫學臨床方面,幫助醫學院發展。」
至於學額方面,蔡若蓮表示,現時以超額收生形式招收的非本地學生上限為50%,醫學教育是特殊人力規劃的學科之一,政府會密切留意招生情況,以及本地生及非本地生的比例。對於非本地生收生要求、來港時或會遇到語言障礙等問題,蔡若蓮相信大學會考慮相關語言課程安排。至於非本地生留港,本港現時有IANG計劃,令非本地生畢業後有24個月留港簽證安排,該計劃亦適用於新學科。
當局指三間大學方案各有千秋,未來希望協助另外兩間學校,根據各校在建議書中提供的部分方針發揮各自的優勢,與醫療教育界,包括新建立的醫學院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