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兩電明年元旦起齊減電費逾2%

  圖:有燈飾商戶表示,減電費可稍微減輕經營壓力。\大公報記者古倬勳攝

受惠國際燃料價格下調,兩間電力公司明年元旦起下調淨電費,中電按年減2.6%,每度電140.6仙;港燈按年減2.2%,每度電163.3仙。新收費下,以三人家庭計算,預計每月可少付10元電費。

有專家分析指出,減電費是受惠於全球燃料價格下降,惟極端天氣愈趨頻繁,加上要達到減排目標,兩電料需加強基建投入,基本電費長遠將「有增無減」,兩電須持續優化燃料採購策略,抵銷基建帶來的成本加幅。有智庫及立法會議員認為,兩電應加快能源轉型,進一步穩定電價,減輕市民負擔。\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環境及生態局昨日聯同兩間電力公司公布2026年電費調整,兩電相隔一年再減電費。中電明年每度電的基本電費上漲3.2%至101.2仙,但由於國際燃料價格緩和,燃料調整費下降15%至39.4仙,淨電費降至140.6仙,新電費將按年減2.6%。港燈明年的基本電費升4.1%至127.9仙,但燃料調整費下降近兩成至35.4仙,淨電費減至163.3仙,新電費按年減2.2%。

受惠國際燃料價格緩和

港燈董事總經理鄭祖瀛解釋,基本電費上升,是由於港燈需提升整體韌性應對挑戰,包括減低極端天氣對穩定供電的風險;提升資訊科技系統,應對日益嚴重的網絡攻擊;以及更換老舊設備等。

中電總裁羅嘉進表示,希望下調電價可紓緩市民生活開支及中小企經營成本,為香港經濟注入更多動力。他亦指,極端天氣頻繁,要減低影響電力供應,相關的成本包括電網系統維護等,已列入五年發展計劃中。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政府對電費調整嚴格把關,預計電費調整後,以3人家庭一個月用275度電計算,每月電費減少約10元。政府同時要求兩電繼續動用基金提供補助,減低電費對弱勢社群及中小企壓力。

除受惠國際燃料價格下調外,兩電亦分別在電費穩定基金及燃料價格調整條款賬動用了數億元,以壓低電費。謝展寰表示,動用電費穩定基金後,基金結餘仍佔兩電售電收入約2%至3%,即上限約一半,是健康的情況。他表示,為爭取2035年將零碳電力比例增至6至7成,已批准兩電就目標展開具體研究,會按他們提交的報告,再檢視如何控制投入的資源,減低對電費影響。

應對極端天氣 需增基建投入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向《大公報》分析指出,明年減電費主要受惠全球燃料價格下降,「電費主要由基本電費和燃料費組成,兩電的基本電費都有加幅,但由於燃料費下調幅度更大,令整體電費有大概2%的減幅」,但近年極端天氣愈趨頻繁,兩電需加強基建應對,加上兩電要透過更新機組等安排,達至減排目標,故兩電的基建投入料會持續增加,令基本電費「有增無減」。他認為,兩電須持續優化燃料採購策略,包括善用現有的液化天然氣站,在全球不同地方以更便宜及有競爭力的價格採購燃料,透過下調燃料費,抵銷基建帶來的成本加幅。

團結香港基金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研究主管蕭逸駒表示,電價波動仍受國際燃料費影響,加快能源轉型至關重要,期望香港能持續加速發展本地可再生能源,以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他又認為,針對極端天氣,兩電增加投資強化電網是必要的。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為,電費下調有助減輕市民負擔,歡迎中電及港燈分別撥款2.7億元及8000萬元推出多項社區支援計劃。他認為兩電應續加大力度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引入更多低碳能源等;同時從內地引入更多能源來港,進一步穩定本港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