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翻車」年年有,今年似乎特別多。前幾天,奇瑞汽車的一款新車型,在湖南張家界天門山景區,搞攀爬「天梯」測試,結果卻從台階滑了下來,撞斷了「天梯」護欄。而為了搞這場SHOW,還封閉了景區,影響了遊客。自然的,新車的性能和口碑一塌糊塗,商家的做法也飽受詬病,上演了實實在在的「翻車」。
類似的事例,前段時間也有。運動品牌始祖鳥在雪域高原放煙花,影響了當地的脆弱生態,引發眾怒。餐飲品牌西貝莜麵村,面對預製菜的批評,先是態度傲慢,結果越描越黑;接着為了挽回形象,推出「七歲兒童抱着店長大腿哭着要吃西貝」「北京大爺要送西貝服務員一套房」等軟文,的確達到了催淚效果──只不過消費者流出的不是感動的淚水,而是被笑出眼淚。
這些變味的營銷,噱頭十足,但缺乏敬畏,也缺少誠意。而敬畏自然、敬畏規則、誠意待客,恰恰是一個商家最可貴的品質。失去了這些,「翻車」也就不出奇。雪域高原煙花SHOW,非但沒有給品牌帶來絢爛浪漫,反而被炸得人仰馬翻,一地雞毛;新車沒爬上「天梯」,而摔得鼻青臉腫;加熱預製菜的「畫皮」被撕破,幾百家門店連帶着變「涼涼」。商家的「自爆」,令好不容易積累的品牌形象盡毀。意圖劍走偏鋒吸睛博出位,結果卻被倒刺、反噬;名為「溫情」實為「煽情」的無腦炒作,淪為繭房裏的自嗨。
《左傳》有云:「華而不實,怨之所聚。」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然而恰恰有不少商家,被「成功」衝昏了頭腦,滿腦子都是「流量至上」的亢奮,忘卻了最簡單的道理。自以為是在「玩創意」,實際上卻本末倒置,挑戰了公眾的基本耐性和底線。最終陷入「怨之所聚」也就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