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新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出海專班),以協助內地企業拓展海外,並於年底制定工作計劃,預計首先協助內地企業出海至中東等地區。事實上,中東已非只有能源生意,非油經濟早已扛起大旗,筆者早前便與一批內地民企前往考察,並藉此機會全景了解當地經濟新特性、未來產業發展,找出內地企業在當地可以長期持續合作的新機遇。
這次考察團陣容鼎盛,企業家涵蓋製造業、建築建材、貿易投資,亦有知服科技這類創新企業。雖然行程只有一個多星期,但一行人先後出席綠色峰會、走訪多個自貿區,與包括沙特投資部、迪拜經濟和旅遊部、阿布扎比投資辦公室等要員見面,也拜訪了中東當地的中資企業商會,以及與前阿布扎比石油與自然資源部長Al Badi、奧地利商務部部長及奧地利駐阿布扎比大使等政經重要人士交流。從政策權威解讀、市場實地考察、產業多邊對接等多維度去了解中東市場。
雖然行程緊湊,企業家們不僅不顯疲態,反更興趣盎然,因為現在的中東已非以前我們認識的中東。過去中東的經濟極端依賴能源產業,但近年這種情況正逐步改變。據全球知名戰略諮詢機構APCO的數據,阿聯酋的非油經濟已佔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四分之三、沙特的非油產業也佔到了半壁江山,產業結構的轉型,為企業提供了不少新賽道。
例如,APCO數據顯示,中東數字經濟規模將從2022年的1800億美元飆升到2030年的78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0%;綠色經濟更是重頭戲,沙特計劃在2030年綠氫產能要達到100萬噸,以及推動2.6吉瓦的「阿爾舒巴赫」光伏電站的配套儲能項目,僅這兩個計劃就能帶來千億級的市場空間。
此外,沙特的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1.4億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4.7億美元。該國還定下「2030願景」,規劃了1.5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劍指非石油經濟要達到50%。另外,阿聯酋還有「D33經濟計劃」,聚焦先進製造和數字經濟。
試想,無論是發展綠色經濟、新能源、數字經濟、智能家電,中東國家在技術經驗和體系建設上難免有不少缺口,如沙特的建材市場就有接近一半依賴進口,而中國企業在儲能、電動車、光伏、環境保護、環境材料等領域已擁有成熟技術和產品,中國的光伏組件、風電設備已佔據了全球70%以上的份額。可以說,中東這個增量龐大超級藍海所缺的恰恰是中國企業所長的。
出海不能單打獨鬥
中東市場有其自己的一套規則,他們重視長期合作與本地化運營,強調可持續發展,政府的政策也很給力。在政策紅利方面,阿聯酋的傑貝阿里自貿區(Jebel Ali Free Zone,JAFZA)、沙特的吉達經濟城都給外來企業豁免所得稅,以及可100%由外資控股;沙特新的商業公司法更允許外資在多數行業全資持股。可以說,中東的發展邏輯是國家戰略引領市場需求,而政策支持的領域就是企業出海的黃金航道。
然而,要掌握這條黃金航道,光靠去中東是不夠,因為不知從何下手,摸不着門又怕踩坑,最終只是無用功。我們必須全景地看清中東的機會和經營邏輯,例如聆聽政策制定者怎麼說,理解政策背後的出發點;了解駐外機構的視角,找出既符合國家支持導向,又能成功落地的關鍵因素。
此外,走訪當地的自由貿易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實地了解政策如何落實,有哪些設施、額外支持幫助外企落戶,這些都是決定項目能否扎根當地的關鍵。最後是聽取市場聲音,請教當地中企外企的經驗,怎麼協同,怎麼找合作夥伴,怎麼投產,怎麼盈利。這正是今次中東之行安排滿滿的原因。
想要360度全景洞察中東機遇,就不能再靠過去單打獨鬥的模式,因為現在出海不再是簡單地把產品賣出去,而是要抱團共同融進去,通過產業集群合作抱團出海,才能更精準將對接資源與優勢、協調上下游產業鏈,使成功率變高。要知道現在的出海中東,本質就是參與一場規模宏大的經濟轉型,背後迎接的是2.6萬億美元GDP、7800億美元的數字經濟、1.5萬億美元基建投資的巨大機遇啊!
(作者為天九企服董事長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