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政界:體現廣泛代表性和公平競爭 立法會選舉彰顯香港優質民主活力

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早前分別轉載《大公報》刊發關於《「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的重溫和社評文章,引起各界熱烈回響。

多位代表委員指出,中央是香港民主制度的設計者、創立者、維護者和推進者,而新選舉制度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為香港民主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本次選舉以廣泛代表性、公平競爭和聚焦民生為特點,彰顯香港特色優質民主的活力。\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全國政協常委施榮懷強調,香港的民主發展是歷史與現實的必然選擇。他回顧道:「港英時期毫無民主可言,總督專權、華人受歧視,根本無權參政。回歸後,中央依據憲法和基本法,構建了符合香港實際的民主制度,賦予香港居民廣泛民主權利。」他指出,沒有中央對「一國兩制」初心使命的堅守,香港民主就無從談起。

新選制排除反中亂港勢力

全國政協常委姚志勝表示,香港在回歸前沒有真正的民主,中央根據基本法支持香港民主向前發展。他呼籲社會各界牢記完善選制、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核心要義,推動香港民主邁出更堅實步伐。

2019年修例風波讓香港社會陷入動盪。施榮懷指出,中央及時制定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使香港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新選舉制度排除了反中亂港勢力,確保「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地。第七屆立法會選舉中,90個席位全部通過競爭產生,參選人涵蓋基層勞工、專業人士等各界別,體現了廣泛代表性和公平競爭性。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孫偉勇觀察到,本次選舉呈現出優質民主的特質。「從競選街站到比拼政綱,各位候選人展開公平充分的良性競爭,樹立良好選舉文化。」他指出,候選人圍繞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等實際議題展開競爭,體現了民主的真正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陳文洲以親身經歷為例,指出新選制扭轉了過去政治對立、極端言論充斥的局面。他參加2025年立法會選舉論壇時觀察到,候選人圍繞政策展開理性務實的辯論,提出貼近民生的建議,展現了守正傳承、創新開拓的優質民主。

實現良政善治而非對立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外商投資企業商會會長孟麗紅指出,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注重廣泛代表性、包容性與均衡參與,候選人比政綱、比能力、比擔當,這正是香港特色優質民主的生動實踐。她呼籲選民踴躍投票,選出賢能之士組成立法會,共同解決住房、土地、科技轉型等深層次矛盾。

全國政協委員林曉輝強調,民主的目的是實現良政善治,而非製造對立。新選制下,選舉回歸選賢舉能的本質,候選人聚焦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等實際議題,形成發展合力。他指出:「香港需要的是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的民主,而非綁架民意的虛假民主。」

他們一致呼籲選民積極投票,選出賢能。陳文洲表示,投票是選賢任能、表達意見的重要渠道,能讓市民的聲音在立法架構中得到反映。孫偉勇指出,12月7日的投票是香港民主發展的重要實踐,選民應選出愛國愛港、有才幹的代表,共同塑造繁榮穩定的未來。

林曉輝表示,香港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家新發展格局與大灣區建設帶來重大機遇。唯有堅定走符合自身實際的民主道路,才能推動良政善治,實現長期繁榮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