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環節:
問題❶
中共第二十屆四中全會上月在北京勝利召開。在關鍵時間節點召開這個重要會議,不但對國家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對香港亦蘊含無限機遇。你對今次四中全會的重要精神有什麼體會和看法?
H1 蘇栢燦:
加快建設港口社區系統
加快香港航運中心的建設,推出更多綠色燃料加注的優惠;加快建設港口社區系統,發展「鐵海陸江」立體聯運;政府要統籌規劃物流業用地和布局,使物流業能夠高質量發展。
H2 周小松:
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
國家「十五五」規劃建議為香港帶來機遇,需要抓緊機遇。香港應加速北部都會區的建設,並引入一些新興產業,協助舊有產業升級,培養創科人才,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H3 譚金蓮:
青年投入新興技術
政府必須加強高端技術的培育,推動提升職專教育的地位,令更多本地青年,甚至外地來港投身教育,或在港投身經濟產業的青年投入新興技術和新興產業,擴闊出路。
H4 李廣宇:
強化國際創科中心功能
香港可以依託北都區,深化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產學研的合作,在科創、AI方面強化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功能,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做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
H5 林偉江:
四大中心為培訓發展方向
積極推動本地職業教育升級轉型,以鞏固四大中心為培訓發展方向。同時圍繞四大中心的周邊產業和工種進行研究和梳理,加強職業培訓,為打工仔升級轉型,擴闊經濟增長點。
提問環節:
問題❷
你有什麼具體建議,進一步提升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弘揚特區以愛國愛港為核心,與「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
H1 蘇栢燦:
編寫工運史
建議落實編寫和宣傳香港工會百年發展的歷史資料,因為工運史發展與香港的發展、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同時加強行業國家安全意識,推動職工會向僱員宣傳愛國主義教育,國安教育。
H2 周小松:
加強教師培訓
早前教育局通過修訂中國歷史科和世界歷史的課程內容,加入中國近代史內容,相信會令愛國主義教育更進一步,希望政府投入資源,加強教師培訓,讓他們認識中國歷史,輔導年輕人。
H3 譚金蓮:
親身體驗國情
香港的工友更需要親身體驗國情、行情,未來應加強香港工會深化內地行業交流,推動各行各業工友到內地參觀,實際考察和了解最前沿技術的發展和標準,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及風土人情。
H4 李廣宇:
工會歷史轉化教材
用香港故事講好國家情懷,將香港百年工會的歷史轉化為生動的教材。用專業精神培養人民對國家的認同,例如建造業培訓中加上國家基建成功案例,安排青年到內地重點企業實習,體驗國家發展。
H5 林偉江:
弘揚勞模精神
推動勞工界和各工會全力支持和配合特區政府編纂及宣傳有關香港工會百年發展歷史,推動職工會向僱員開展國安教育,推動香港行業模範之星評選活動,弘揚勞模精神,加強與內地勞模合作。
提問環節:
問題❸
近年國家特別在一些沿海省份積極發展海洋經濟,有意見指,香港亦擁有豐富的港口、海濱,以及海運業等資源,非常適合發展海洋經濟。對此你有什麼啟發和建議?
H1 蘇栢燦:
開辦高增值海事服務
推動職學雙軌制,優化各種培養教育,開辦高增值海事服務,包括海事仲裁、船舶註冊、船舶融資等;加強人才方面的配套;優化現有海事及空運人才的培訓基金。
H2 周小松:
發展海洋旅遊
香港可以發展海洋旅遊,吸引世界級郵輪來港。香港推動海洋經濟的政策較分散,建議政府成立一個統一的跨部門協調小組,統一規劃,效法低空經濟小組。
H3 譚金蓮:
做好職業前景研究
在推動海洋經濟發展時,相關就業崗位是否能夠惠及本地工人,職業前景是否吸引青年入行,以及工作環境的安全和保障是否足夠,都要及早研究,應推動勞資政協商。
H4 李廣宇:
再生電力助減碳
AI時代,電力就是數字石油,香港要打造創科中心對於可再生電力的需求和穩定性有很高要求,建議發展海洋可再生電力供應系統,幫助香港企業滿足國際減碳標準。
H5 林偉江:
海洋經濟產業定位
舉辦香港海洋經濟論壇,邀請海內外學者參與,為海洋經濟在香港的產業定位和發展描繪藍圖;加強海洋經濟相關行業及工種的職業培訓;引入綠色能源,保障食水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