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面對競爭 升級轉型

  圖:提問環節

提問環節:

問題❶

航運業是香港的重要支柱產業,面對全球港口的激烈競爭,你認為應該如何進一步推動香港航運業的現代化與升級轉型,以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K1 方富輝:減少柴油對環境破壞

建議香港與內地鄰近地區的港口協調,不要惡性競爭。我比較關注貨輪使用柴油對環境的破壞,事實上香港過去已採取一些措施以減少這方面的影響。香港重視ESG,推動環保,可以吸引國際郵輪公司或貨運公司將香港作為進出口基地。

K2 朱麗玲:航運業人力資源配合

香港要鞏固航運中心的地位,不僅要做大做強,更要做得更綠色、更智能。政策層面要推動綠色發展與智慧港口建設,減少碳排放,改善城市環境,真正做到港口升級,城市更健康。同時要深化區域與國際合作,讓香港與世界無縫接軌,成為全球航運新標杆。航運業的發展也要講求人力資源的配合。

K3 陳文宜:灣區建統一數據平台

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要鞏固這一優勢,第一,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提到的相關立法綱領,要盡快完成立法;第二,綠色基金也應該盡快推出;第三,應該在大灣區內建立統一的數據平台,充分運用新質生產力;第四,我們要將國家的支持轉化為成果,並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好「超級聯絡人」的角色。

提問環節:

問題❷

你建議政府應該如何加強協助青少年發展的政策措施?

K1 方富輝:重視精神健康問題

家庭與青少年的溝通,已經成為當前最大的障礙。第一,要強化家庭教育,讓家庭成為年輕人最重要的後盾,為他們提供支援;第二,要重視精神健康問題。年輕人具備多元的能力與創意,可持續在藝術、運動或創意產業等領域,為他們提供更多支援。第三,很多年輕人都希望進入大學深造,我們是否能持續提供足夠的機會,讓所有想讀大學的年輕人都能順利入學,完成學業?

K2 朱麗玲:扶助從學校到職業過渡

要真正支持青年人,必須「兩條腿走路」。第一是讓青年發展,要推出多元化政策,提供就學、就業、創業以及國際交流的機會,加強青年的心理健康建設、職業規劃指導與社會參與度。第二是支援青年,讓青年的福利得到肯定與重視,做到「一個都不能少」,尤其要關注弱勢青年群體,提升他們對香港的希望感。社會福利機構應與學校合作,為青年提供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學習機會,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從學校到職業生涯的過渡。

K3 陳文宜:提供個人化支援

要多管齊下支持青少年發展。第一,為青年的心靈減壓,將精神健康支援融入學校與社區。我會爭取在學校設立精神健康統籌主任,為家長與教師提供培訓,建立安全網;第二,為青年人開拓更多跑道,大力推動職業專才發展;第三,優化地區中心的功能。通過文化體育活動幫助貧困、少數族裔的青年走出網絡世界,聯結社區、扎根社區;第四,運用人工智能或數據分析,精準了解青年人的需求,提供個人化支援。

提問環節:

問題❸

香港擁有獨特的中西文化薈萃優勢,在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上,你認為政府應該如何善用這一優勢,從政策、資源與人才培養等方面着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與生態?

K1 方富輝:讓港人認同自身文化

推動文化發展,首先要讓香港人認同自己的生活與文化有價值;第二,文化推動不一定需要刻意營造,只要每個香港人都認同自身文化,當外國人來到香港時,我們主動歡迎他們,向他們介紹我們的生活,比如帶他們去旺角品嘗龍鬚糖,相信很多外國遊客非常喜歡這類真實的生活體驗。

K2 朱麗玲:吸引外界關注港品牌

構建香港文化品牌生態,不僅要發揮本地特色,更要突出與眾不同的風格,讓人一眼就能聯想到香港,進而帶動內地與國際關注。社福界在推動文化共融方面起到關鍵作用。非政府組織可以協助長者、弱勢社群將他們的傳統技藝、生命故事轉化為具有香港特色的文創產品。社企可開設培訓工作坊,將文化熱情轉化為實際的生計,發揮共融文化特色。

K3 陳文宜:文化資源轉化實際服務

有生命力的文化需要植根社區。第一,一定要由下而上推動社區文化,將資源下放至社區。例如將空置校舍改造為藝術空間。第二,香港有很多藝術工作者,藝術可以走進社會福利機構,通過藝術治療、邀請老街坊講述地區故事等形式,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實際服務與就業機會。最後,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讓香港人產生歸屬感、有共鳴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