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前日正式批准香港科技大學籌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科大昨日舉行記者會詳述發展藍圖。校方計劃未來25年總投入超過70億港元,首階段斥資20億元在清水灣校園興建教研大樓,2028/29學年招收首屆50名學生,開設四年制第二學位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校方指出,首批招收學生將有生物科學方面背景,日後希望招收有人文科學以至人工智能背景的學生。
新醫學院教研團隊亦已見到雛形,6位教授已正式到任,另有36位海內外資深臨床或非臨床學者已簽署加盟意向書。葉玉如表示,大學馬上展開招聘創院院長和領導團隊,院長除要有醫學教育經驗,亦要對香港和內地有認識。\大公報記者 邱梓茵
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在記者會上強調,大學財政狀況穩健,「儲備在公立大學中僅次於港大、中大,多年來無借貸、無欠款」,為醫學院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據介紹,校方初期將撥款20億港元,在清水灣校園興建醫學院教研大樓,充分共享現有校園設施資源;長遠規劃在北部都會區牛潭尾校園打造先進醫學院校舍,與新田科技城及大學城形成協同效應,深度對接北都發展戰略。
科大校長葉玉如感謝特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她表示,新醫學院的成立是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重要舉措,「特區政府以長遠目光推動香港成為國際科研與醫學教育樞紐,科大將全力配合,把握北都發展機遇,為國家與香港培育高層次醫療與科技人才。」
專攻「第二學位」 盼收跨領域學生
葉玉如表示,新醫學院「錯位發展」,與本港現有兩所醫學院以第一學位招生為主的模式形成互補。葉玉如介紹,會採用「第二學位」入學,首屆擬招收約50名本地及非本地學生,全球招生將於2027年或之前啟動,申請者需持有本港或海外頂尖大學科學或醫療相關學科學士學位,並對醫學專業充滿熱忱。她表示:「歡迎生物科學、人文科學、人工智能等背景的學生跨領域申請。」
課程設計上,學院將緊扣香港基層醫療服務需求,借鑒全球優秀課程經驗,融入醫學研究元素,並着重早期臨床體驗,結合基層醫療與臨床實習,推動跨專業教育,確保畢業生達到香港醫務委員會的執業標準。
麥海雄醫生特別提到科技與醫學的深度融合:「醫學的發展與科技息息相關;我們要培養『會診療,懂科研』的醫生,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大化發揮科技對醫療的增益,最終惠及病人。」
院長須對內地醫療深入了解
目前,新醫學院教研團隊已見雛形,6位教授已正式到任,包括前澳洲國立大學健康與醫學院院長Russell Gruen,現擔任科大副教務長(健康與醫學科學)。另有36位海內外資深臨床或非臨床學者已簽署加盟意向書,同時獲本地及地區臨床顧問協助支持。校方透露,即將啟動全球招聘計劃,招募創院院長及學術領導團隊成員,期望創院院長具備醫院管理經驗,並對內地醫療領域有深入了解。此外,科大正與多家臨床服務夥伴磋商,計劃聘任旗下醫生擔任名譽及客席教授,支援課程設計、教研發展等工作。
科大自2024年初宣布申辦醫學院以來,已積極拓展合作網絡,至今已與約40所海內外知名醫學院、醫療機構及醫院達成合作協議。內地合作夥伴包括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等頂級醫院,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香港本地合作醫院涵蓋養和醫院、港安醫院等;海外合作夥伴則包括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倫敦帝國學院、卡羅琳斯卡醫學院等國際知名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