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與深圳金管局昨日聯合發布《關於攜手打造港深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行動方案(2025-2027)》,主要有六項重要內容。行動方案是深港深化合作的宣言,也是制度創新的試驗,雙方強強聯手,如虎添翼,將把大灣區打造成全球最具活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香港亦將在加快融入及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中進一步強化競爭力。
香港和深圳都是大灣區核心城市,一個是久負盛名的國際金融中心,一個是正在崛起的國際創新中心。香港的優勢在於其成熟穩健的金融體系、與國際接軌的監管框架、自由流通的資本市場,以及作為全球最活躍的IPO市場之一的資本募集能力。近年來,香港在數字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並持續推動虛擬資產合規化發展。深圳則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科技產業生態鏈──從高端製造、芯片設計、人工智能、區塊鏈底層技術,到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皆具全球領先實力。
放眼全球,沒有兩個城市如香港和深圳這樣如此鄰近,各自有着強勁的優勢、鮮明的特色、充沛的發展動能。今次行動方案正是以制度性對接打破邊界,加快人才、資金、數據等生產要素的跨境流動,讓香港的金融資本與深圳的科技創新實現「雙輪驅動」。
行動方案推出六大重點措施,包括推動深圳金融機構在港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鼓勵深圳科技企業利用香港「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通道」、「特專科技公司上市通道」及「科技專線」等便利政策來港融資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目前深圳有數十家企業在港上市,如騰訊、比亞迪等,都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巨無霸企業。近年香港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允許未有盈利但具發展潛力的創科企業來港上市,提升了香港的IPO功能,這為深圳的大量初創公司、獨角獸企業提供了融資渠道,助力它們快高長大。
又如鼓勵深圳企業在港發行可持續發展離岸人民幣債券,就是充分利用了香港作為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優勢。再如共同培育金融科技人才、鼓勵兩地行業協會及金融機構合辦金融科技活動,亦非常關鍵。當前全球金融科技競爭,本質是人才之戰。兩地合作可有效破解「懂金融不懂科技、懂科技不懂金融」的結構性矛盾。這既是人才培養,更是價值觀與思維模式的融合。
正如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指出,行動方案將讓兩地擴闊和深化金融科技合作,共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目標是在2027年底前,落地超過20個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金融領域應用場景,務求進一步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助力深圳建設具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金融中心。
國家「十五五」規劃建議將推動科技自立自強、金融高水平開放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香港以金融科技為切入點,將國際資金、專業服務與大灣區的產業需求精準匹配,便能從過去的「被動承接」角色轉化為「主動引導」。特區政府成立的「出海專班」將大派用場,助力包括深圳在內的更多內地企業透過香港橋樑布局國際市場,這是香港加快「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具體實踐。
一言以蔽之,行動方案超越了傳統的「港深合作」思維,直指「科技+金融」的未來發展形態。當香港的法治與資本優勢,與深圳的創新與產業實力深度融合,大灣區將不僅是地理概念,更將以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姿態,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