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墟 里/男人比女人更浪漫嗎?\葉 歌

英國作家簡·奧斯丁的經典小說《傲慢與偏見》中,出身名門的達西先生向鄉紳之女伊麗莎白求婚,他的貴族姨媽大為不滿,認為雙方門不當戶不對,達西此舉是昏了頭。小說家言,不必完全當真,但研究西方婚姻關係演變的專家指出,歷史上男人的確顯得比女人更浪漫,因為他們可以「低娶」,不用太計較女方的地位、財富,而女人需要考慮如何維持生活,多半會聽從父母之命嫁給能保證她們衣食無憂的男人。

西方人對婚姻的浪漫看法並非古已有之,而是最近百年內才逐漸形成的。從前的婚姻首先是一種經濟關係,保證夫婦合作能支撐門戶,繁衍後代。麵包師的兒子娶麵包師的女兒,貴族家庭彼此聯姻。男人能享有「戀愛腦」的奢侈,何嘗不是因為男女經濟地位存在差異,女性缺乏經濟獨立所致。歷史上女人是婚姻中的弱勢群體。美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還沒有「無過錯離婚」,妻子必須上堂舉證,說服法官丈夫嚴重虐待或拋棄妻兒,才能擺脫不幸的婚姻。

現代男女趨於平等,但對婚姻的要求也變得極高。養家餬口不再是最重要的標準,人人都期待配偶能像米開朗基羅雕塑頑石那樣慧眼識珠,幫自己發展潛能、成長為最好的自己。二人因此心理壓力陡增,可能從甜甜蜜蜜的戀人演變為糾纏不休的怨偶。所以美國才會有那麼多提供心理諮詢,診療伴侶關係的心理醫生。有時候,與其期待伴侶滿足自己所有的情感、心理需求,不如放低要求,放鬆心態,向朋友傾訴更為合適、有效。愛情可能浪漫,婚姻卻必須依賴一定的理性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