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市場累積的購買力集中釋放,本港樓市近期掀起「報復式買樓」潮,一、二手成交量急速攀升,樓價亦見反彈。今年一手成交量已突破1.8萬宗,已較去年全年1.58萬宗高出一截,需求爆發力驚人。
樓市轉勢幾乎可以肯定,發展商態度亦明顯轉變,不再願意「平賣」或「蝕讓」,反而出現「報復式加價」的情況。近年以低價開售的新盤相繼加價,反映市場需求強勁,令發展商有更大信心推高售價。
譬如,啟德新盤早前推出的二期,較一期開價高三成,一樣有價有市。首輪推售單位錄得數十倍超額認購,並即日沽清。原因是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發展商品牌,其一期二手成交全數獲利的先例下,令二期開售時即使加價,仍錄得理想銷情。
「供平過租」刺激入市
「報復式買樓」主要源於多項利好因素疊加,包括減息、撤辣,以及內地買家湧入香港市場,令長期觀望的需求突然爆發。再加上近年租金持續高企,部分地區租金回報率升穿4厘,令「供平過租」的情況更為明顯,推動不少租客轉為買家,加速市場升溫。
年初睇樓的市民如今或已感受到市場變化,現時二手放盤的叫價,普遍較年初上升約5%至10%。不少買家因當時猶豫未入市,如今面對更高的售價,難免「揼心口」。差估署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港面積431方呎的A類單位,平均售價為467萬元,今年9月已升至489萬元,升幅近5%。
自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香港經濟一度錄得1.2%收縮,樓市亦受重創。疫情、中美貿易戰及美國加息疊加衝擊,令本港一、二手私人住宅成交量跌至僅3.3萬宗,創1995年以來新低,甚至低於2003年沙士時期的逾5萬宗,樓價累跌約三成,政府財政亦陷赤字。政府最終全面撤辣並放寬按揭成數救市,樓市逐步回暖,並走出蕭條期。
今年9月美國重啟減息周期,多重利好因素推動下,市場氣氛由冷轉熱,成交量與樓價同步攀升。加上「供平過租」效應持續,樓市有望掀起更大規模的「報復式買樓」。今年一手成交量已突破1.8萬宗,整體二手樓價亦反彈近3%,反映市場正出現明顯反彈。
(作者為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