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七日談(澳門篇)/一枚郵票看徐州\穆欣欣

  圖:二○二四年澳門郵電局龍年生肖郵票。

二○二四年澳門郵電局發行龍年生肖郵票,設計師林子恩選取徐州博物館藏品──徐州獅子山楚王墓S形玉龍佩為原型,以插畫形式設計繪製。

早在二○二二年子恩兄便開展此項設計工作,他讓我幫忙聯繫徐州博物館,取得館方授權使用玉龍佩圖像。

自那時起,徐州和它的S形玉龍佩,便收進了我的記憶行囊。

三年後的深秋,我跟隨澳門作家採風團走進徐州。到徐州博物館一睹S形玉龍佩的真容,竟成為此行最大的心願。首次踏足徐州的探新之旅,因這件玉龍佩而有了訪舊之感。

「兩漢文化看徐州」。在這裏,我感受到每一個徐州人的自豪。

大禹治水後,鑄九鼎,分列九州,徐州是九州之一。古稱彭城的徐州,歷史上四次成為諸侯國的政權中心,分別是夏商時期大彭氏國國都、戰國末期宋國都城、西楚政權時期的都城、兩漢時期的王都。古代都城的選擇,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是優先考量的條件,彭城依山傍水、四通八達,成為諸侯王選國都的理由。

徐州位於蘇皖魯豫四省交界處,有五省通衢之便利。簡言之,它在中國版圖南方的最北方、北方的最南方。北接齊魯文化、南鄰吳越文化,西連河洛文化,不同地域文化在此生發、交融、傳播,成為今天我們感受到徐州地兼南北的文化──既有雄健博大,又有毓秀鍾靈,更孕育出徐州人有情有義的性格。

劉邦生於(徐州)豐縣。公元前二○九年,劉邦四十八歲,時任泗水亭長,在(徐州)沛縣反秦起義,建立大漢王朝。從此漢文化成為了中國人的精神原鄉,奠定了泱泱大氣的漢文化美學風格。

豐沛兩縣相鄰。豐縣是劉邦的出生地,沛縣是劉邦成就功業之地。在各地爭搶名人成風的今天,我留意到,面對劉邦這塊金漆招牌,豐縣和沛縣不爭不搶。兩個縣的人都說,劉邦是「豐生沛養」,豐沛地區是「千古龍飛地」,這裏流傳有一百多個劉邦的傳說故事。

公元前二○一年,奠定大漢基業的劉邦封弟弟劉交為楚王,徐州成為了兩漢王都。西漢時期,共傳立十二代楚王。徐州以漢文化發祥地定位今天的城市品格,以漢畫像石、漢兵馬俑、漢墓並稱的「漢代三絕」,向今人悠悠講述兩千多年的漢文化故事。

澳門作家團參加了在徐州舉行的第三屆漢文化論壇,見證多位學者提出徐州「漢代三絕」之外,應加入漢玉為「漢代四絕」,重塑漢文化格局。這一論述被廣為接納,網友戲稱此舉為「3+1,擴容」成果。

因為喜歡玉,愛其溫潤,喜見「漢代四絕」定音。

此行不僅看到了一直心心念念的S形玉龍佩,還把徐州博物館「天工漢玉」的展廳看了個遍。這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體系完備的漢代玉器專題陳列展廳。君子比德,謙謙不語,難掩其華,潤澤如初。我在每一件精品前駐足凝望,細味這一場跨越兩千多年而來的緣分。

我看到玉戈英姿挺拔、我喜愛用來壓住席子四角的豹形石鎮表情呆萌、通體綴滿地穀紋的玉卮總令人想到豐收的喜悅;還有那方刻有「劉何僤·妾何僤」的雙面金印,她的主人是怎樣的女子?不可思議的是,那麼久遠的年代,女性以金印,或下帖子邀約朋友、或行使契約簽署。直至看到館內的玉衣「三件套」──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時,一行人不由感慨,徐州真是一個被忽略了的文旅目的地,徐州博物館,也是一處被低估了的文博場所。

金縷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所特有的殮具,以金絲連綴玉片而成。想起很多年前,在澳門看過一件忘了哪裏出土的金縷玉衣,品相絕對不及徐州博物館的這一件。出土自徐州獅子山楚王墓,當年曾被盜墓者抽去金絲,留下玉片,經修復後這件金縷玉衣由四千二百四十八片新疆和闐玉片、一千五百七十六克金絲串連而成,是我國出土年代最早、玉片數最多、玉質最好、製作最精良的玉衣。

徐州博物館「天工漢玉」展廳的展品,很多出自獅子山楚王墓,印證了以玉隨葬的漢代習俗。目前徐州已發現九處共二十餘座楚王大型橫穴崖洞墓,是全國已發現大型崖洞墓總數一半以上,其特點是「因山為陵,鑿石為藏」。崇尚厚葬的漢人,「事死如生」,尤以王侯貴族極盡身後奢華之能事。人間的享樂,他們要在另一個世界延續;人間沒有的,在另一個世界更要盡有。漢畫像石涉及的題材從現世享樂到羽化登仙,天上人間,無所不包。楚王陵墓有生活起居的空間,還有武庫、倉庫、樂舞廳、冰窖、廚房、水井、柴房等配套設施,傾力打造自己陵墓的楚王們,在活着時忙於生、也忙於死。

據考,獅子山楚王墓年代在公元前一七五年至公元前一五四年之間,主人應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發動兵變失敗,自殺而亡。他被家人急急埋葬,一切都是倉促的,彼時陵墓未完全建好,本應客廳在前卧室在後的陵墓格局,眼前所見卻是卧室在前客廳在後,完全掉了個兒。

墓中出土的一枚「食官監印」方形銅印,也引起大家的興趣。「食官監」是負責楚王膳食的官員,是楚王陪葬的其中一人。看來,這個官員深得楚王喜愛和信任。此楚王,大概是個「吃貨」。我想到和香港蔡瀾先生唯一一次飯局,蔡生說:愛吃的人不會壞,因為在拚命追求美食、享受美食的過程中沒有時間思考害人。

獅子山楚王墓的主人,既然愛吃,他又為什麼發動兵變,落得如此下場?成謎的歷史,需要我們多一點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