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香港第八屆立法會選舉在如火如荼進行中。這是新選舉制度確立後第二次立法會換屆,也是本港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選舉的熱烈氛圍,激發了廣大市民對香港民主來源和發展的關注及探討。藉此機會,我們應重溫中央政府於上屆立法會選舉順利完成翌日發表的權威文獻《「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通過厚重的歷史事實、鮮明的法理邏輯,廓清了長期籠罩在香港民主問題上的迷霧,指明了高質量民主的主要標準和發展路向。
香港民主之源:非「英賜」乃「國授」
首先,我們必須澄清一個根本性的「歷史誤會」:香港的民主政制絕非「港英遺產」。在長達150多年的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香港毫無民主可言。歷任總督均由英國委任,獨攬行政、立法大權,華人長期被排斥在管治核心之外。所謂「代議政制」改革,直至港英末期才倉促推出,其目的並非要給香港留下真正的民主,而是為香港回歸後的管治製造障礙、埋下隱患。因此,將香港民主歸功於英國,是無視史實、顛倒黑白。
此外,香港回歸後民主進程出現的種種亂象,其禍根正源於英國殖民統治遺留的隱患與回歸前後英方的不當作為。英方在撤管前精心設計的政制架構,以及其在過渡期對某些反對勢力的扶植,客觀上催生並助長了香港社會後來的對抗政治生態,使民主發展偏離正軌,陷入無休止的政治爭拗與社會內耗。
香港真正的民主進程,是在中央確立並實踐「一國兩制」方針後才開啟的。沒有國家恢復行使主權,就沒有香港民主的誕生。中央政府依據憲法和基本法,為香港量身定製了獨具特色的民主制度,確保了港人前所未有地開始當家作主。
香港民主之需:重「實質」求「優質」
明確了香港民主的源頭活水,才能準確回答香港需要什麼樣的民主。香港社會歷經風雨洗禮,逐漸從對西式民主的盲目追隨中清醒,正在探索和實踐一條具自身特色、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優質民主之路。
2021年中央完善特區選舉制度,是對香港民主的優化提升、與時並進,是符合香港實際的好制度。它以「愛國者治港」為原則,依法有效排除反中亂港勢力,使選舉告別了以往民粹煽動、社群撕裂的惡性競爭,回歸理性務實。選舉的過程和結果具廣泛代表性、均衡參與性,體現了對治理效能和穩定發展的追求,是優質民主的生動實踐。
常言道「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每個社會的民主形態都應與其歷史傳統、現實情況和發展階段相適應。對香港而言,最好的民主不是照搬任何外部模式,而是能夠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障社會整體利益和市民福祉,促進繁榮穩定的民主。
全球各國政治制度發展至今,民主的形式是多樣的,絕非僅有西式選舉一途。民主的真諦在於人民的意願得到真實反映,權益得到充分保障,治理得到有效參與,生活得到實質改善。因此,提升民主質量、追求實質民主,遠比拘泥於某種固定形式更為重要。當中包括廉潔高效的政府、健全的法制、廣泛的協商、暢通的民意反饋渠道、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持續促進等。
尤須強調的是,不能將民主簡單等同於選舉,將選舉簡單等同於直接選舉,更不能將民主進步機械地等同於直選議席的增加。民主是一個系統工程,選舉只是其中一環。間接選舉、功能界別議席等設計,在複合型現代治理中同樣具有重要價值,有助於平衡各方利益,防止「多數暴政」,確保決策的專業與穩健。
香港民主之路:凝共識創未來
香港的民主發展,是一場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由中央依法主導、香港社會共同參與的偉大政治實踐。它從不是任何外國恩賜的「舶來品」,而是國家和特區「內生發展」、攜手推進的成果。香港的民主發展必須扎根於社會的深厚土壤,以解決實際問題、增進民眾福祉、維護繁榮穩定為依歸。時值立法會選舉關鍵期,全港市民應親身行使寶貴的政治權利,積極參與、踴躍投票,用實際行動走好高質量民主之路,用每一張選票凝聚建設性合力,共創更美好未來。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秘書長、法律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