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2025立法會選舉/重溫白皮書精神 推進高質量民主\林鳴謙

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正如火如荼展開,候選人深入社區、走上街頭,宣傳街站與競選彩旗、單張遍布香港各個角落,39場「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接連舉行,社會氣氛熱烈,民眾參與熱情高漲。香港,再一次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這不是一場簡單的立法會換屆選舉,更是「一國兩制」邁入新階段後,對香港民主發展實際成效的一次集中檢驗。正如《大公報》社評所指出的,此時重溫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2021年12月20日發表的《「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對於看懂當下這場選舉,意義非比尋常。

時間回到四年前─2021年12月20日,正是第七屆立法會選舉順利完成的翌日。中央在這個時間點發表白皮書,清晰回答了三個關鍵問題:「香港的民主從哪裏來?」「誰是香港民主真正的創立者?」「香港需要怎樣的民主制度?」白皮書對香港的民主發展歷程進行了系統梳理,更為重要的,是向香港社會乃至國際社會清楚劃出一條「什麼是香港民主、什麼不是香港民主」的界線。四年過去,今天我們回望白皮書,會發現其中的很多論斷,早已在香港的政治實踐中被一步步印證。

有利良政善治兼顧發展民生

首先,白皮書強調,香港的民主不是「自然長出來」的,更不是所謂「港英遺產」,而是由中央在憲法和基本法框架下設計、推動和不斷完善起來的制度成果。無論是回歸前就已確立的憲制安排,還是回歸後多次修訂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事實充分說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才是香港特區民主制度的設計者、創立者和推進者。沒有中央的堅定支持,就沒有香港今天的民主格局。理解這一點,才能看清今次第八屆立法會選舉的政治分量─這不是一場一般意義的選舉,而是香港民主在「一國兩制」軌道上持續向前走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其次,白皮書回應了「香港需要怎樣的民主」。簡單說,香港要的是「有效解決問題的民主」,而不是「自我消耗的民主」;要的是能夠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又能切實保障「港人當家作主」權利的制度安排,而不是照搬外國模式的表面文章。新選舉制度具有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和公平競爭性,是一套有利於良政善治、兼顧發展與民生的高質量民主制度。

第七屆立法會在新選制下產生後,審議通過了大量涉及經濟發展、土地房屋、交通醫療、教育、民生的法案和撥款,長期懸而未決的一些問題開始被推動解決。這些具體成果,讓市民逐步感受到,一個穩定運作、良性互動的立法會,是可以真正「辦事」的,是能為市民帶來實際好處的。也正因如此,此次第八屆立法會選舉的氣氛和社會參與度,比過去一段時期明顯更熱烈、更正面,這背後是市民對新制度的理解加深、信心增強。

再者,白皮書坦率指出,香港民主發展並非一路坦途,而是在嚴峻鬥爭中曲折前行的。2019年修例風波將香港推向險境,反中亂港勢力在外部勢力撐腰下,藉所謂「民主」之名行破壞法治、衝擊國家安全之實,其結果不是「更多民主」,而是社會幾近失控,經濟民生深受重創。在那樣的緊急關頭,中央審時度勢,先後出台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把香港帶回由亂到治的軌道上。撫今思昔,尤能深刻感受,今天這個局面,「成如容易卻艱辛」。重新捧讀白皮書,其中對「亂的教訓」與「治的必要」的深刻論述,不再是一紙文字,而早已內化為香港社會親身驗證、普遍認同的集體共識。

特區政府舉辦的「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之所以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是因為它讓政治真正回到公共治理的核心─聚焦「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候選人不再以「搶鏡頭」「鬧場面」取代內容,也不再以情緒化語言吸引眼球,而是圍繞土地房屋、交通基建、產業布局、社會福利等市民最關心、最具結構性的問題提出具體政綱。有的候選人以自身專業數據分析香港經濟痛點,有的從前線社福工作者角度提出改善措施,也有的以國際視野暢談如何提升香港競爭力。今時今日的選舉,比的已不是誰的口號響亮,而是誰更深入抓取香港面臨的深層矛盾,誰的政策建議更符合本地需要,誰能提出更務實的落地路徑。

形成理性務實的新選舉文化

放眼當下,社會各界展現出前所未有的主動參與熱情。大型企業宣布為員工提供投票當天假期或彈性安排,商會團體罕見地跨界別聯合呼籲投票,把民主參與視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公務員隊伍以身作則,率先響應特區政府的動員,展現制度建設中的責任感與穩定力量。市民層面的參與態度也發生明顯變化─從過去的「看看有誰出場」變為「看看誰的方案更切身、誰更值得信任」。街站前不再只是拍照打卡,而是悉心詢問候選人的政策細節、比較政綱,一種理性、務實、溫暖的政治參與氛圍就這樣潛移默化地形成了。

從候選人比水平、拚能力,到企業社團的務實參與,再到市民對「噱頭文化」的自覺抵制,香港社會正共同催生一種以「實績、實事、實效」為內核的新型選舉文化。這一深刻轉變,正是白皮書所勾勒的「高質量民主」在香港社會扎根落地的本來面貌─民主的真諦不在於表面的熱鬧,而在於治理能力的提升與民生福祉的改善。「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所呈現的,就是這種民主理念在本地社會的具體展現,是「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民主發展「從混亂回到正軌、從對立走向建設」的生動範例。

臨近投票日,再讀白皮書。這次不是翻看一份文件,而是切實弄清三個問題:香港的民主從哪裏來?香港要向哪裏去?我手中的這一票,究竟是希望香港變成什麼樣?當愈來愈多市民對這三個問題有了清晰答案,這場立法會選舉就不再是一場投票程序,而會成為香港推進高質量民主、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的重要篇章。

時政評論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