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推動優中選優 建設美好家園──「今時今日,我們更應踴躍投票」評論之一

立法會選舉展開以來,候選人全力爭勝,各界積極參與,展現了新階段下的民主新氣象。在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的今天,香港已經告別了以往那種「以政治立場定傾向」的極端選舉文化,候選人關注的焦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貼近選民、貼近實際、貼近民生。正因如此,今天我們不再是為政客的政治立場而投,而是真正為自己更好的未來而投,在候選人中「優中選優」,選出那些能更好回應自身關切、回應業界關注、回應香港所需的議員。這樣的立法會選舉,沒有不踴躍投票的理由。

長期以來,在港英當局所設制度陷阱之下,香港深陷極端選舉困局。選舉強調的是政治對抗、立場對決,以至於一些候選人無需任何政績,只要喊幾句政治口號就能當選;無需關注選民實際訴求,只靠抹黑和辱罵就能成功「出位」。受此影響,選民被迫根據候選人政治立場作出選擇,那些長期困擾社區、影響自身利益的民生和發展問題,被擱置於一邊。這也正是香港房屋、土地、青年與安老等「老大難」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根本原因。

隨着中央打出一套組合拳、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之後,香港才全面撥亂返正。告別對抗撕裂的惡性競爭,展現理性建設的新選舉文化,新選制的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和公平競爭性得到充分彰顯。過去四年來第七屆立法會的工作成果,以及香港摒棄「泛政治化」後所展現出來的良好發展態勢,足以回答「新選制好不好、對香港有沒有利」的問題,當前香港各界熱情參與選舉各項活動,原因也正在於此。

與此同時,另一種現象值得注意。有些人認為,在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後,選舉已得到有效把關,反中亂港分子再無法進入議會,候選人都是愛國愛港者,「投不投票都無所謂」。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首先,從制度層面來說,投票既是選民的權利也是義務,積極投票是履行對香港這個家的責任體現,也是對新選舉制度認可、對香港發展方向支持的表現。當前香港的良好局面來之不易,是經過重大鬥爭和犧牲才得來的。回想2019年黑色暴亂的一幕幕,再看如今繁榮穩定的大好形勢,用手中選票去維護好、鞏固好、發展好有香港特色的優質民主,是責之所在。

其次,新選舉制度之下,候選人比理念、比貢獻、比擔當,展現了愛國愛港情懷和參政議政能力,參選政綱聚焦社區、聚焦民生、聚焦發展,體現了回應民心訴求的高度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對於選民來說,如今不是「無得選」,更不是「被迫選」,而是「優中選優」。從激烈的競爭中,選出更能反映自己心聲、回應社區發展、回應業界訴求的立法會議員。這樣的選舉,真正回歸了民主的初衷,能保障選民的根本和切身利益。可以這麼說,選民手中投出的一票,不只是投給候選人,更是給自己和未來的信心一票。

香港當前正值加快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凝心聚力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開創新局面,是全社會的強烈共識。連日來,全港各地選舉氣氛熱烈,選民投票熱情高漲,形成一股強大的發展動能。正如「港澳平」文章所指出,相信廣大選民會本着對整體利益和切身利益高度負責的精神,積極參與選舉投票,為香港、為國家,也為自己、為家庭、為下一代作出認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