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21日公布2025年院士增選結果,分別選舉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7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1人。值得一提的是,5位有香港工作背景的科學家,在本次增選中入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分別是香港大學副校長申作軍、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朱世平、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捷、嶺南大學數據科學學院院長宋永端。這5位科學家目前都在香港高校任重要職務,並與內地科研機構有密切的合作關係,為推動兩地科技交流作出過諸多貢獻。\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
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2025年兩院院士增選工作於今年4月25日啟動,於11月21日公布增選結果。本次增選後,中國科學院共有院士908位,中國工程院共有院士1002位。
與內地科研合作交流緊密
在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選方面,有5位香港工作背景的科學家當選外籍院士。大公報記者查詢發現,這5位新當選外籍院士的科學家,都出生於內地在國內接受本科教育,在研究生階段赴海外深造,並曾在國外著名科研機構任職。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回國潮中,他們有人返回內地高校執教,也有人一直扎根香港科研攻關,目前5位院士均在香港高校任重要職務,其中四位研究的領域都與當前最熱門的信息數字技術相關,因而入選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此外,這5位科學家都與內地有着密切科研合作交流。如香港大學副校長申作軍曾強調,香港的高校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發揮着不容忽視的作用,只要足夠重視,粵港澳大灣區一定可以做得比舊金山大灣區更好。多位科學家還兼任內地高校的職務,如香港中文大學黃捷教授就兼任南京理工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研究院海外專家核心團組帶頭人。
這5位科學家中,宋永端院士不久前剛剛加入嶺南大學,任數據科學學院院長及工業數據科學學部講座教授。嶺大校長秦泗釗教授表示,獲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是對宋永端院士科研成就的重要肯定,更表明嶺大在前沿科研實力及學術方面正穩步提升。嶺大在全球科研的影響力日益增強,有能力為香港特區完成重大科研任務,將繼續匯聚一流全球優秀學者,推動創新研究成果轉化,並為香港特區及國家科創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港科大新院士領銜主權AI研發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是國際知名的計算機科學家,近期多次往返香港與內地進行科研交流。身兼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主任的郭毅可,正帶領團隊開發具有香港特色的大語言模型。HKGAI為「一國兩制」量身打造的區域主權AI,彰顯出香港AI技術自主創新實力與區域協同發展成效。
郭毅可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香港正成為連接國家與世界AI發展的核心樞紐。近年來,香港的資金活水持續湧流、技術創新迭代加速、人才資源匯聚成勢,AI生態圈實現迅猛發展,不僅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更驅動着香港朝着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全速邁進。
據介紹,HKGAI今年推出的HKGAI V1大模型,是為「一國兩制」量身打造的區域AI成果,實現了中國主權大模型在香港,全天候為香港特區政府及市民提供智能服務。對於「主權AI」的研發,郭毅可說,「我們不是在訓練一個工具,而是在培育一個『數字香港人』。」據介紹,HKGAI V1模型聚焦於香港擅長的法律、教育和醫療等垂直領域的應用場景,不僅服務香港居民,還將面向全球海外華人提供大模型和應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