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知微篇/「美國領域主義」難改衰落大勢\周八駿

2008年美國爆發「百年一遇」金融危機引發美國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經濟衰退,不久,觸發席捲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美國的金融經濟社會跌入困境,暴露美國政治制度嚴重弊端。美國所發生的這一切,加速西方文明陷入空前危機,推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急劇演變。

美國在衰落,無論對於美國共和民主兩黨以及其他從政者,還是對於美國戰略學術界和主流媒體來說,這已是無可迴避的現實。於是他們各出奇謀,企圖力挽狂瀾於既倒。

特朗普2016年競選美國第58屆總統的口號是「讓美國再偉大」,拜登2020年與特朗普競逐第59屆總統的口號是「美國必須再領導世界」,二者都是含蓄地承認,美國已既不再偉大也不再領導世界,他們的共同缺失是沒有回答美國實際上正在變成一個怎樣的國家?當然,作為爭取美國總統職位的政治人物,他們不可能或者不會回答。

經濟主導地位正在崩塌

美國戰略學術界則開始討論這一重大問題。

2021年10月15日,美國獨立研究所網發表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維克多·戴維斯·漢森的文章《美國正上演羅馬對抗拜占庭嗎?》。該文把美國的內陸地區類比歷史上羅馬帝國的拜占庭,把美國的沿海地區類比西羅馬帝國,同愈演愈烈的紅州與藍州分裂相對應。漢森稱,美國的內陸地區和沿海地區對共同的美國傳統的解讀截然不同,因為二者在可怕的時代中尋求生存的路線日益截然不同。但是漢森相信,一種國家模式被證明不可持續並崩潰的可能性,遠大於任何一個地區爆發內戰的可能性。他認為,美國將永遠生存下去,但前提是它堅守憲法,以英語保持團結,並將新移民融入持久而卓越的美國文化中。

不同於漢森以美國國家分裂的視角分析美國拜占庭化,2025年7月6日,美國和平與外交研究所在網站發表該所副研究員卡洛斯·羅阿題為《拜占庭式的美國與即將到來的地緣經濟重組》的文章,是以全球格局調整為視角。羅阿稱,隨着舊秩序崩潰,美國帝國正在轉型─在國內重建,在國外收縮,並創造一個更堅固、更持久的經濟領域。他引述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利歐的話稱,全球秩序的重大變革已不可避免,20世紀下半葉「冷戰」結束後關於美國經濟主導地位的假設正在崩塌。傳播民主和「基於規則的秩序」的偽裝理想,已被赤裸裸的現實政治所取代。在新的大國競爭時代,美國正在推行「美國領域主義」─一種更具地區性、安全優先的戰略。舊的美國帝國是由美元全球地位所支撐。新的美國帝國將由美元的撤退來塑造。這種正在進行的轉變不會是優雅、溫和或和平的,代替無縫全球化時代的是碎片化、重新調整,以及對贏家和輸家的無情劃分。

內戰風險不斷累積

羅阿稱,美國將建立一個防禦性經濟集團,以投資的形式從盟友那裏獲取貢品,並爭奪未來世紀的重大基礎設施路線。帝國並非正在消失,而是正在改變形態。最終出現的,不是一個自由主義霸權,而是一個鞏固的、根植於地區的強權─拜占庭式的美國。羅阿認為,拜占庭式的美國雖不如羅馬帝國那般威嚴,但在不斷變化的全球格局中,仍是一股令人敬畏的力量。這是一位美國愛國者對自己國家的信仰。

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不時會呈現驚人相似之處。稍知世界史者皆明白,從羅馬帝國到拜占庭帝國,是一個霸權的衰落而不是崛起。尤其,在美國內部,憲法和法制正在遭受美國立國以來沒有先例的嚴重破壞,內戰風險正在不斷累積。

誠然,如同地球不能沒有俄羅斯,世界不能缺少美國。我國期望與美國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但是,美國在正加速劇變的世界中如何作為?在未來終將相對穩定下來的全球新格局中會居怎樣的位置?歸根到底,取決於美國人民的決定,取決於美國政界會否放棄「美國例外主義」,平等地對待全球中小國家。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