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論風生/強化發展定位認識 始終緊扣國家戰略步伐\鄭翔玲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十五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重點舉措,為國家未來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深入研讀全會公報及「十五五」規劃建議,讓我們對香港的發展定位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當前,「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已成為香港擔當的重要角色,隨着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香港正迎來從「參與者」向深度「共建者」跨越的歷史機遇。四中全會勾勒的高質量發展藍圖,為香港對接國家需求、釋放自身優勢打開了廣闊空間,每一項部署都為香港提供了大有可為的舞台。

全會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與香港的核心優勢高度契合。作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在國家開放大局中的「雙向樞紐」價值愈發凸顯:一方面,香港仍是國際資本進入內地的首選通道,2024年吸引539家內地及海外企業落戶、引入677億元投資的成績,印證了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任;另一方面,隨着內地企業加速「出海」,香港的專業服務正成為重要支撐。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要助力內地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這正是對全會開放部署的積極響應。

成為國際規則對接平台

香港的未來機遇還體現在制度型開放的深度對接上。香港可依託CEPA實施二十餘年的基礎,推動與內地在金融、專業服務等領域的規則銜接,同時借助已正式開業的國際調解院,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提供法律保障,讓香港不僅成為資本流動的樞紐,更成為國際規則對接的平台。

全會將「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手,這為香港實現產業升級提供了重要機遇。香港的創科優勢與內地製造業基礎形成天然互補,北部都會區與深圳的聯動發展,正讓實驗室裏的科研成果加速轉化為產業動能,也對全會強調的「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有所呼應。

金融領域的機遇更為突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正通過上市制度改革吸引內地科技企業集聚,目前內地來港上市申請中半數為科技公司。我們可進一步強化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特色,為內地戰略科技企業提供從融資到跨境運營的全鏈條服務,讓金融資本精準賦能新質生產力。同時,發揮高校科研優勢,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與內地共建實驗室,把香港打造成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國際研發總部」。

「優化區域經濟布局」是全會部署的重要任務,粵港澳大灣區正是這一戰略的核心載體。香港的金融、專業服務優勢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產業、市場優勢形成強烈互補,跨境科創走廊建設、金融互聯互通等項目的落地,讓「一小時生活圈」同時成為「一小時產業圈」。去年,我在帶隊考察粵西城市時深切感受到,內地城市對香港專業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這正是大灣區協同發展的生動註腳。

為強國建設貢獻香港力量

全會提出「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為香港賦予了文化共建的新使命。作為中西方文化交匯的平台,香港可在「人文灣區」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全會對「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部署,也讓香港的國際化敘事有了更廣闊的施展舞台。香港的法律、物流、仲裁等專業服務已深度參與沿線項目,而國際調解院總部的落戶,將進一步強化香港國際爭端解決中的地位。此外,居港僑胞群體作為連接香港與世界的天然橋樑,可在商貿合作、人文交流中發揮獨特作用,這與全會「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高度契合。

香港的發展始終與國家同頻共振。從「超級聯繫人」到「超級增值人」,再到未來的深度共建者,香港的角色演進始終緊扣國家戰略步伐。我們相信有「一國兩制」制度保障,香港定能把握「十五五」機遇,為強國建設貢獻更多香港力量,讓「東方之珠」的光彩更加璀璨!

香港中華聯誼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