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圓滿結束次日發布的《「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通過釐清香港民主的歷史脈絡與發展原則,為香港民主重回正軌、行穩致遠奠定了理論與制度根基。第八屆立法會選舉作為白皮書理念深化實踐的關鍵選舉,無論是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還是候選人廣泛多元的背景、競選過程的理性高質,均全面呼應了白皮書對香港優質民主的核心構想,成為「一國兩制」下香港民主蓬勃發展的鮮活註腳。
白皮書明確指出「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繼續推動香港民主發展,必須堅決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在舊選舉制度下,立法會變成了反中亂港勢力癱瘓施政、危害國家安全的平台,正是民主被異化為危害國安工具的慘痛教訓。完善選制後的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全面貫徹「愛國者治港」原則,第八屆立法會選舉繼續將這一原則貫穿選舉全過程,讓選舉回歸為香港選賢舉能的初衷。
新選制符合香港實際
本次選舉共有161人競逐90個議席,涵蓋各界別堅定的愛國者,徹底杜絕了反中亂港勢力進入議會的可能。各大政團派出、或獨立的候選人均以愛國愛港為立身之本,將香港和國家利益置於個人或行業利益之上。這種以愛國者為主體的選舉,與白皮書強調的「確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高度契合。同時特區政府明確表態,將嚴厲打擊任何干擾破壞選舉的行為,為選舉築牢安全防線,這正是對白皮書強調「香港國安法的制定實施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民主發展重新回到正確軌道創造了基本條件」理念的堅定踐行。
白皮書強調「只有符合自身實際、能夠解決自身問題的民主才是好民主。」第八屆立法會延續了經完善選制後的立法會組成架構,即選舉委員會界別40席、功能界別30席、地方選區20席,這一架構既避免了單一選舉模式的局限性,又讓社會各階層、各行業的利益訴求都能通過議會渠道表達。
此次候選人背景多元,既有資深政界人士、學者,也有中小企業管理者、運動員等,他們帶着不同領域的專業經驗參選,不論是選委會、功能界別,還是地區直選都有激烈競爭,無人可以「躺贏」,這種讓不同群體均衡參與、充分發聲的制度安排,為立法會注入新力量與新氣象。
反中亂港勢力過往在議會內妨礙政府施政、拖累經濟民生,在新選制下產生的現屆立法會,破解了以往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長期對立、立法會內部長期對抗的困局,使特區政府和各界能夠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實現良政善治。第八屆立法會必將繼續與行政機關良性互動,讓民主回歸解決實際問題的核心。
從「惡性對抗」到「良性比拼」
候選人的政綱均緊扣民生與發展痛點,涵蓋創科金融、住房改善、醫療服務、跨境融合等關鍵領域,而非空洞的政治口號。這種「以政綱論高低、以能力決勝負」的導向,推動選舉從「惡性對抗」轉向「良性比拼」,是香港政治生態理性化的顯著標誌。新一屆立法會履職期與「十五五」規劃高度重疊,候選人普遍聚焦香港如何對接國家戰略,如加速北都建設、深化跨境合作等。
白皮書指出,民主「要看有關安排有沒有擴大民意代表性,能不能反映廣大居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願。」第八屆立法會選舉中,香港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正是對這一理念的生動詮釋。社會層面形成支持選舉的濃厚氛圍:行政長官呼籲公務員積極投票,大企業為員工投票提供半日假期,海外港人計劃返港行使權利。這種全民參與的熱情,打破了過去政治參與的極端化困境,讓選舉成為全體市民參與城市治理的重要途徑。
正如白皮書強調「任何香港居民,只要秉持愛國愛港立場,不從事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香港繁榮穩定的活動,都可以依法參與香港的選舉和治理。」民主的生命力在於民眾參與,第八屆立法會選舉通過激發市民的公民責任感,為香港民主積累了深厚的民意基礎,推動民主從制度層面走向社會共識層面。
綜上,香港第八屆立法會選舉並非一次單純的換屆選舉,更是《「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理念的集中實踐。它以「愛國者治港」築牢根基,以多元架構拓寬維度,以務實導向彰顯價值,充分證明香港的優質民主正在穩步向前。隨着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的產生,香港必將在對接國家戰略、破解民生難題上實現新突破,為「一國兩制」下的民主實踐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滬港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