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講師,同時也是飲食專欄作家,蕭欣浩特別關注教育、出版、飲食、旅遊等領域。蕭欣浩認為,疫情後香港飲食行業復甦乏力;越來越多香港市民將消費目光投向深圳等大灣區內地城市,「這並非壞事,但本地餐飲更需找準定位」。
善用灣區發展空間
蕭欣浩從「專業」與「灣區融合」兩個維度提出自己對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期許。他提到,當前各行各業都面臨不少問題,比如飲食業的租金壓力、出版業的市場拓展難題等,候選人需深入了解所代表行業的實際需求,「對業界越理解、越熟悉、他的(行業)網絡可能就夠大夠穩夠實,要啟動項目就會相對容易一點,另外聽取業界的聲音也會比較全面。」
另外,他希望候選人的政綱能夠契合國家發展規劃與大灣區建設的藍圖,明確香港在區域融合中的角色,不能只靠民間自發交流,更需要政策層面的銜接與支持。蕭欣浩認為,大灣區融合是香港發展的關鍵機遇,部分行業可以考慮向大灣區其他城市拓展,以緩解空間與租金壓力,也能打開新的發展空間。
蕭欣浩指出,今次立法會選舉中多了很多新鮮血液,希望年輕人的加入能帶來新的風氣、新的思維,為香港發展注入新鮮活力,也為破解行業困局、深化大灣區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他期待今次選舉能出現新的視野、新的思維,尤其在飲食、旅遊等行業,「發展出香港特色,吸引更多內地和外國遊客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