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環節:
問題❶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一日千里,跨境交通需求不斷提升,有什麼具體建議提高大灣區內交通便利,加強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的高質量互聯互通?
Q1 嚴剛:完善跨境交通網絡
香港市民得益於四通八達的跨境交通網絡。目前還有兩方面提升空間,一是完善好現時跨境交通網絡,例如可盡快實現港珠澳大橋運輸量翻倍,降低業界運輸成本;二是高鐵地鐵化;三是加強水路運輸系統的配套支持,AI賦能,甚至實現「打飛的」到港。
Q2 張琪騰:推動智慧無感通關
交通便利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一環,建議:升級跨境鐵路基建網絡,打通港深鐵路聯通性可提升大灣區交通網絡;推動無感通關,應用智慧通關技術,令港車北上更暢通。相信未來粵車南下將對香港經濟帶來幫助,希望在遊客消費和居民生活中找到平衡。
提問環節:
問題❷
面對本港醫療系統人手短缺問題,你有何具體建議吸引更多海內外人才來港發展,以應對本港公營醫療系統的需求?
Q1 嚴剛:完善配套留住專才
本港醫生對人口比率相較新加坡少30%,對照這標準,本港至少要增加一萬個醫生。醫學院畢業生數量不夠,長遠來說,應進一步引進海內外優秀醫療人才。政府中短期內要推動各地醫生資質互認,也要適時增加護士引進數額,還要增加安老院中醫護人員比例,更應增加配套政策留住國際頂尖醫療人才。
Q2 張琪騰:招聘全球專業醫生
香港醫療人手緊張,醫生對人口比率每千人只有不到三個醫生。立法會2021年已通過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建議政府主動走出去,在全球吸引專業資質醫生來港;應加強推廣中醫藥醫療發展,吸引內地中醫人才;爭取香港第三間國家實驗室,專注生物醫療研究;在住房教育等方面為醫療人才提供支援。
提問環節:
問題❸
建議政府應採取何種措施,保育並且推廣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Q1 嚴剛:增進遊客非遺體驗
希望遊客來港也可以增加更多非遺文化方面體驗,例如搶包山、大坑舞火龍等都吸引大量遊客。為推動非遺保育和推廣,政府要加大支援,有規劃有目標地培養非遺文化繼承人。其次民間也可通過地區社團,增加各地非遺文化方面保護措施。最後是加大非遺文化人才引進力度,以充實保育人員儲備。
Q2 張琪騰:讓粵劇走進社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粵劇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在社區和粵劇泰斗合作,向小朋友推廣粵劇。要將非遺文化融入生活,在社區層面多推廣;將非遺融入文創創作中,除提高非遺價值外亦能夠傳承;在學校推廣除了香港非遺外,也可以邀請內地非遺傳承人來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