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金融觀察/全球大類資產配置前景展望\鄧 宇

  圖:近年來,人民幣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穩步上升。

近期美股、黃金、比特幣等資產價格大幅波動,反映出市場和投資者的恐慌。雖然難言「避風港」的存在,但部分充當避險屬性的資產有望獲得增配的機會,其中具有高成長價值的投資將獲得更多的資本青睞,人民幣資產的增長韌性將進一步顯現。

目前全球外匯及大類資產配置有兩點趨勢值得關注:一是非美元資產的漲幅持續擴大,人民幣由貶回升,國際投資者集體看多非美元資產;二是中長期資產標的的漲幅不斷創下歷史新高,2024年全年倫敦金現貨累計上漲27%,創2010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同時,白銀、鉑金等現貨價格的漲幅不斷突破歷史新高,而比特幣等另類資產的震盪行情反映出市場在重新尋求確定性的資產。

美元延續震盪行情

整體看,2025年的美元大體上呈現震盪下行的態勢。特朗普政府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後美元指數即大幅下挫,而在下半年美元降息通道疊加美國經濟出現的波動,美元指數進入到長達半年時間的低迷行情,截至2025年10月末仍在100點以下,累計跌幅超10%。

展望2026年,有兩大因素將對美元走勢產生重要影響:

一是美國通脹仍高於美聯儲目標區間,但有降溫趨勢,預示着美國聯儲局降息的緊迫性下降。至於年底前是否仍有降息,美聯儲內部對此存在分歧。至於2026年美聯儲的降息路徑仍不明朗,暫停降息或將助力美元指數行情得以修復,但倘若美聯儲拋出超預期的降息政策將可能削弱美元指數反彈的空間,或降息幅度不及預期,也將拖累美元指數。

二是美國「關稅戰」的不確定性仍存,關稅談判或博弈將可能引發市場震盪。美國特朗普政府執著於通過發動「關稅戰」扭轉財政和貿易「雙赤字」,但收效甚微。美國聯邦政府陷入到「政府關門停擺」到「兩黨談判妥協」,再到「繼續推動債務擴張」的困境。

三是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值得關注的是,2026年美聯儲將迎來換屆期,美聯儲迫於壓力或實施更大規模的降息操作,但因內部分歧加劇而導致未來的政策轉向預期或不穩定。一旦美聯儲因受到政府壓力而開啟大幅度的降息,美元的吸引力將顯著下降,美元指數有可能進入較長時間的「貶值周期」。

綜合來看,筆者預期2026年美元指數將延續震盪波動行情,相對疲軟的美國就業及經濟數據、「去美元化」加速及財政和貿易「雙赤字」持續發酵,「降低美元敞口」的共識增強,將導致主流非美元對美元指數的敏感性下降,而一旦「關稅戰」再度發酵擴散,屆時美元指數寬幅震盪下行的壓力將明顯增大,但受益於美聯儲寬鬆貨幣和新一輪財政支出計劃,2026年全年美元的跌幅可能有所收窄,較大概率將在100點附近維持一段時期的橫盤。

人民幣維持溫和升值

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匯率遭遇短期承壓,主因在於美國挑起的「關稅戰」對外匯市場構成震盪,引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走貶至7.4附近,但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呈現溫和走強的態勢,中美關稅談判取得階段性共識成果,加之中國經濟增長韌性持續顯現,出口及順差優勢擴大,較多利好因素對人民幣溫和升值形成有力支撐。截至2025年10月末,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即期匯率升至7.1左右,較年初升3.5%。

展望2026年人民幣匯率走勢,有四點因素值得關注:

一是中國經濟中長期戰略布局。二十屆四中全會定調「十五五」時期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藍圖,系統性部署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高水平科技、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措施,將鞏固和夯實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根基,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民幣匯率的基本面。

二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新階段。從人民幣國際化使用的潛力空間來看,目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進出口貿易規模分別超過3萬億與6萬億美元,人民幣國際使用的基礎、便利性及影響力與日俱增。近年來,人民幣已在跨境貿易和投融資等使用範圍、規模等持續擴大,人民幣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穩步上升。預計在「十五五」時期人民幣跨境支付、投融資、儲備貨幣及貿易結算等多元化功能將有新的拓展及國際份額的提升。

三是人民幣匯率的政策調控更加成熟。近年來,包括逆周期調節因子、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等匯率調控體系更加完備,預期管理機制及調控工具日益健全。近期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強調「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防範匯率超調風險」。預計人民幣匯率將可能延續穩升的趨勢,貶值壓力緩解。

四是外貿順差及結匯需求提振。隨着人民幣匯率基本面的企穩,預計經常賬戶將繼續保持順差優勢,中美利差收窄、美元指數震盪下行的預期增強,疊加海外投資者增持人民幣債券和股票,有望驅動人民幣匯率漸進性升值。

綜合來看,2026年的人民幣匯率有望在上半年延續溫和升值的走勢,其間人民幣匯率可能因經濟數據或地緣政治局勢等引發窄幅的正常波動,而在下半年需要關注中美關稅相互暫停實施後將面臨再度進行談判的不確定性,其間人民幣匯率可能出現新一輪的寬幅波動走勢,但整體匯率風險可控。

金價漲幅趨於收斂

黃金、白銀及加密貨幣資產的波動幅度擴大,背後影響因素較為複雜且多變。過去兩年來,國際市場持續看多黃金、白銀以及比特幣的預期較強,但兩者之間仍有差別。黃金是傳統的避險資產,在世界進入動盪期的國際環境的避險屬性加速顯現,主要有三大驅動因素:

一是大國博弈的範圍擴大,呈現長期性。烏克蘭危機以及近段時間蔓延的「關稅戰」持續發酵,至今仍未有結束的預期,大國博弈日益複雜,競爭與合作並存,市場不確定性增多,迫切需要增配黃金來避免更大的波動風險。2025年二季度的數據顯示,自1996年以來,黃金在各國央行儲備中的佔比首次超過美債。截至2025年10月末倫敦市場現貨黃金價格較年初漲幅94%。

二是國際貨幣體系的深度變革。美元因被當作貿易和金融制裁工具而受到爭議,替代美元與「去美元」的浪潮興起。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黃金儲備調查》顯示,95%的受訪央行認為,未來12個月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將進一步增加,76%的受訪央行認為5年後黃金在總儲備中的佔比將「適度或顯著」上升。

三是看多黃金上漲的預期普遍增強。高盛最新報告指出,將2026年底黃金價格目標由每盎司4300美元上調至4900美元。美國銀行、法國興業銀行等國際機構均將黃金價格的預測值提高,顯示市場普遍看多黃金上漲。隨着黃金的持續上漲,白銀等價格也隨之出現大幅上漲趨勢,截至2025年10月末的漲幅創14年以來新高。反觀比特幣繼續維持高位震盪的行情,波動走勢和「關稅戰」的發展階段關聯度高,凸顯其另類投資的屬性。

綜合來看,預期黃金價格將延續高位小幅波動的走勢,2026年的價格有望繼續上行,但上漲幅度可能漸趨收窄。市場預期2025年國際黃金價格的漲幅或在40%以上,但預期2026年的漲幅可能收斂。主要考慮兩大因素:一方面是當前黃金價格已經連續兩年維持較高的漲幅,配置黃金的邏輯仍有望繼續形成支撐,但過高的配置也意味着投資者將面臨持續追漲或踩踏的風險;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市場的供需平衡,即便考慮到黃金價格上行的前景,也需要關注各類不確定性事件對黃金市場的衝擊,須防範價格過快調整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比特幣投資方面,比特幣ETF備受市場追捧,預計2026年仍將延續較好的上漲勢頭,比特幣的活躍度將維持,但市場和投資者需要消化過去兩年價格高位震盪的風險損失,預期比特幣價格可能延續高位盤整,避險情緒引發的過度交易可能減弱,不排除出現急跌急升的寬幅震盪行情。

(作者為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