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閉幕後,一直認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深入體會到,「十五五」規劃建議充分展現了中央一以貫之的戰略目標,始終堅持的重要原則,重點推進的工作任務,持之以恆的人民情懷,為今後五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十五五」時期是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的關鍵時期,也是香港「一國兩制」實踐、實現由治及興的重要階段。規劃建議為香港發展帶來廣闊前景,緊抓發展機遇,錨定方向定位,專心致志把經濟搞上去,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和更好助力、服務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關鍵所在和必然要求。結合香港實際貫徹落實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可在以下四方面着力:
積極參與踐行優質民主
一、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香港在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發展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探索規律,勇於直面問題,敢於擔當作為,把握形勢發展,作出規劃部署,確保「一國兩制」實踐沿着正確軌道前行。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把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
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正在舉行,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積極參與,依法享有和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通過體現社會整體利益的民主選舉制度,從全體愛國愛港候選人中「優中選優」,選進立法會,展現新階段的優質民主。
二、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中央將以更大力度、更多舉措支持香港發展,同時對香港更好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提出更高要求。首先,鞏固提升傳統優勢地位,着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等新業態,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地位,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研究和實踐,有序助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更好發揮國際金融中心作用。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海事法律仲裁等,推動貿易向數字貿易、服務貿易升級,實現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在促進全球經貿發展穩定中發揮積極作用。
其次,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做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助力更多內地企業「走出去」發展,大力打造國際調解中心,提升高端現代服務業水平,以高度外向型經濟優勢,在國家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持續拓展「國際循環」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次,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之一,重點推進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在規則、機制上的銜接,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數據流等生產要素的高效流通,激發更大發展活力,為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動能。還有,以獨有制度和功能為內地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供探索試點,尤其在機制體制創新模式等方面,深化大灣區城市之間的合作,摸索出具有開創性和帶有示範作用的新路子。
三、加快建設國際創科中心。規劃建議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憑藉頂尖高校科研實力等優勢,在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發力,已將人工智能定為關鍵產業,預計年底可提供5000匹算力。目前香港的金融科技公司超過1200家,較去年增長10%。同時,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完備產業鏈協同,構建研發、轉化、產業化的全鏈條生態。
構建產業化全鏈條生態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對北部都會區建設作出具體規劃和部署,特區政府以創新理念加快推進北都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為國際創科中心建設提供核心載體。香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多措並舉招攬、吸引人才,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四、堅持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規劃建議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作為「十五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之一,凸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特區政府堅持這一施政理念,新一份施政報告圍繞市民關切的住房、醫療、家庭支持及長者照顧等民生領域,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務實目標,全力、扎實推進落實並不斷取得實效,使廣大市民共享越來越多的發展成果。
我們看到,連日來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緊緊圍繞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促改革,闡述競選政綱、理念,展示能力形象,得到市民的響應和支持。相信選民會從這些為推動香港發展盡心盡力、為市民謀實惠、謀福祉的候選人當中,投票選出心儀的議員,以更好實現良政善治、維護香港繁榮穩定。
行政會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