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推動青年參政 投身公共事務

  圖:提問環節

提問環節:

問題 ❶

香港電競業近年取得顯著成績,政府亦提供資金支持。政府應如何進一步支援業界,令香港經濟發展更趨多元化?

S1 吳永嘉:將電競賽事納入「M品牌」

我建議政府積極發掘更多尤其是位於市中心的場地舉辦電競比賽並將國際級電競賽事納入「M品牌」計劃,直接納入政府資助範圍。我亦認為應正式將電競認可為體育競賽項目,把電競運動員納入「香港精英運動員資助計劃」,亦由職訓局、大專院校等開辦系統性的相關課程,推動行業發展。

S2 王偉樑:舉辦「香港青年電競錦標賽」

電競已形成一條完整的數碼產業鏈,但行業在香港發展缺乏清晰定位、缺乏常規大型賽事,以及缺乏完整產業生態三大問題。我建議把香港定位為國際電競賽事樞紐及遊戲研發測試基地,積極爭取引入世界級賽事;同時舉辦「香港青年電競錦標賽」,並與灣區其他城市已成熟的硬件及遊戲產業對接。

提問環節:

問題 ❷

青年是社會的未來,政府應如何進一步促進青年參政議政?

S1 吳永嘉:參考成立「青年議會」

青年參政議政應從校園開始,加強國民身份認同教育,進而讓他們對公共事務產生興趣。政府亦應提供準確、客觀、即時的政策資訊,讓青年能正確討論。我建議香港可參考英國及歐洲的「青年議會」的模式,由特區政府官員定期與不同批次的青年代表會面,讓青年切身感受到政府重視他們的聲音,從而培養政治興趣。未來更應降低擔任各類政府諮詢委員會的年齡,甚至讓小學生也能參與部分議題討論。

S2 王偉樑:政府工作小組預留青年席位

政府現時的「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已涵蓋逾60個諮詢架構,並計劃擴大至180個,說明從制度層面存在青年參政議政的入口。我建議要真正賦權,邀請青年「一起寫政策」,包括由政府建立數碼參與平台,讓青年能隨時隨地用手機討論政策、提交建議。我亦建議在政府各類工作小組預留固定青年席位,並優先考慮有經驗的年輕人;同時加強政治教育及領導力培訓課程,提升青年參政的質素與參與意願。

提問環節:

問題 ❸

你有何具體建議,可進一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規則機制對接?

S1 吳永嘉:促進灣區銜接提振經濟

大灣區規則銜接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員、資金、貨物、服務及數據的自由流動,從而創造新經濟增長點。我建議以「國際可接受標準」推動大灣區城市相互銜接,既能便利香港企業掌握內地生產要求,亦有助大灣區企業產品直接出口國際市場,海外的貨品或服務亦可直接輸入大灣區,真正做到「引進來」與「走出去」。

S2 王偉樑:成立「工業化專項小組」

廣東省的工業增長多年位居全國首位;香港則在研發、品牌及國際認證等具優勢,但雙方最大障礙正是審批、認證、稅務等斷層。我建議成立「工業化專項小組」,與內地工信部、商務部協商,將香港工業明確納入國家產業鏈。我亦建議在大灣區內設立多個「香港工業園」,由香港負責研發與國際認證、內地負責生產;以及打通人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