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全運之最」系列 長青老將/跨越歲月堅守拚搏 「常青樹」閃耀全運

  圖:跨越歲月堅守拚搏 「常青樹」閃耀全運

最多金 「五朝元老」汪順共摘19金

11月17日,十五運會游泳賽場見證了載入史冊的一刻。31歲的「五朝元老」汪順以4分14秒90的成績斬獲男子400米混合泳金牌,將個人全運會金牌總數定格在19枚,成為全運會史上奪金最多的運動員,無可爭議地加冕「全運多金王」。

汪順的全運會之旅始於2009年。從2013年十二運會初露鋒芒豪取5金,到2017年天津全運會4金衛冕,再到2021年陝西全運會狂攬6金追平紀錄,如今粵港澳全運會收穫4金,汪順用12年光陰完成了從青澀少年到泳壇傳奇的昇華。

本屆全運會的男子200米混合泳決賽上,汪順後程逆轉奪金。登頒獎台時,直播鏡頭清晰可見,他面對泳池和觀眾,眼中泛着淚光,緩緩彎下腰,深深鞠躬。對於彎腰動作為何遲緩,汪順解釋,因為腰傷,比賽之前的午休,醒來後幾乎無法起身,後來隊醫臨時採取措施,才得參賽,出水後疼痛難忍。

最堅持 鞏立姣強忍痛楚膺5連冠

11月16日,本屆全運會田徑比賽中,鉛球作為冷門項目,卻吸引了萬餘名觀眾到場,不少人是奔着一個人而來。當現場播報鞏立姣出場信息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比賽中,她前三投便憑着19米以上的成績確立領先優勢,最終以19米68的絕對優勢奪金。

很少有人知道,她的膝關節存在嚴重傷病,為了能夠走上十五運會賽場,她打了3針封閉。

2007年,鞏立姣首次參加世界錦標賽時才18歲,2008年首次參加奧運會獲得銅牌,開啟了長達十餘年鉛球領域的統治。在全運會賽場上,從2009年十一運會首奪金牌到2025年十五運會衛冕成功,20年運動生涯,她經歷過傷病纏身的低谷,也度過狀態波動的迷茫,更面臨過年齡帶來的體能挑戰。

如今,作為本屆全運會年齡最大的金牌得主之一,36歲的鞏立姣創造了全運會史上的奇跡─蟬聯5屆全運會女子鉛球冠軍,成為該項目首位5連冠得主。

最不捨 石智勇俯身深情吻別槓鈴

11月17日,十五運會舉重男子73公斤級決賽落下帷幕。奧運會冠軍石智勇代表浙江隊出戰,以抓舉161公斤、挺舉185公斤、總成績346公斤的穩定表現,成功摘金,實現全運會3連冠。

完成最後一次試舉後,32歲的石智勇沒有立即離場,而是俯身將臉頰貼近槓鈴,深情一吻。這一吻,飽含了他對22年朝夕相伴的槓鈴的不捨,更是對所有傷病與煎熬的和解,也藏着太多不為人知的付出。從年少時的懵懂追夢到成為舉重名將,石智勇用頑強拚搏詮釋了「中國力量」。

這位征戰3屆全運會的老將,曾兩奪奧運冠軍、多次打破世界紀錄,是中國舉重隊的領軍人物之一。從2013年進入國家隊開始,傷病就一直困擾着石智勇,每一次衝擊獎牌,他除克服槓鈴重量,同時要去對抗傷病,每一枚金牌都是極其不易。

本屆十五運會,他告別職業生涯舞台,灣區觀眾也紛紛前來見證這位傳奇名將的最後一戰。

最完美 馬龍實現全運金牌大滿貫

11月20日,在十五運會乒乓球男子團體決賽中,由馬龍、王楚欽領銜的北京隊以3:1戰勝樊振東、許昕坐鎮的上海隊。這是北京男乒繼1993年第7屆全運會後,再次獲得男團冠軍。這場巔峰對決中,37歲的馬龍在雙打、單打中獨得兩分,順利完成最後一塊金牌拚圖,完美實現全運會金牌大滿貫。

乒乓球賽場上,馬龍創造了一項難以複製的紀錄─成為全運會史上首位參加6屆賽事的乒乓球運動員。從2005年十運會首度登場,到2025年十五運會率領隊伍衝鋒,20年間,從青澀稚嫩的少年成長為國乒的領軍人物,馬龍的成就用「輝煌」二字來形容,仍顯單薄。

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馬龍助力中國男子乒乓球隊贏得團體金牌,這也是他個人斬獲的第6枚奧運金牌,成為中國奧運史上獲得金牌最多的運動員。在世界錦標賽與世界盃的賽場上,他成為首位實現雙圈大滿貫的選手,並被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官方認定為乒乓球領域的「GOAT(史上最偉大球員)」。

最傳承 蘇炳添專注青年人才培養

十五運會田徑比賽11月20日在廣東奧體中心迎來最後一個比賽日。當日舉行的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上,36歲的「亞洲飛人」蘇炳添完成「最後一舞」,廣東隊以38秒71獲得第4名。蘇炳添賽後繞場一周向觀眾致意,現場4萬多名觀眾齊唱《講不出再見》。

2015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上,蘇炳添以9秒99成為首位百米突破10秒的亞洲本土選手。2018年三度刷新男子60米亞洲紀錄,並在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摘銀,創造中國短跑歷史。同年以9秒91兩度追平亞洲百米紀錄,雅加達亞運會以9秒92破賽會紀錄奪冠。2021年東京奧運會以9秒83刷新亞洲紀錄,成為首位闖入奧運百米決賽的中國人,並在東京奧運率隊獲得男子4×100米接力銅牌(遞補)。

讓人欣慰的是,蘇炳添不會離開心愛的短跑事業。暨南大學蘇炳添速度研究與訓練中心將成為他新的舞台、新的跑道。他承諾,將助力更多青少年完成短跑夢想,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後備人才,為「中國速度」再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