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事論事/「十五五」時期為何關鍵?\鐔 言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2026年至2030年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建議》明確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

「十五五」時期為何關鍵?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從歷史方位、發展全局和國際形勢三個維度系統理解其重大意義:

其一,歷史方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共十九大、二十大就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兩步走」戰略安排。其中,第一步是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需要在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通過三個五年規劃來完成。「十四五」是其中第一個五年規劃,已經打下堅實基礎,實現良好開局。「十五五」時期居於中間,承前啟後,既要進一步夯實發展根基,又要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為「十六五」時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良好條件,使命艱巨、意義深遠。

其二,發展全局。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快速推進,我國進入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建議》46次提到「科技」,61次提及「創新」,6次提到「新質生產力」,凸顯了我國對科技發展的重視。整體來看,我國的傳統產業已具備先發優勢地位,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

我國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就在於把這種「好勢頭」變為「新常態」。與「十四五」規劃相比,「十五五」規劃不僅要求科技「自立自強」,更強調了「高水平」。這意味着中國未來科技發展將更加注重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打通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完整鏈條,讓科技創新真正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力量源泉。

其三,國際形勢。「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建議》明確指出,大國關係牽動國際形勢,國際形勢演變深刻影響國內發展,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同時要看到,我國具備主動運籌國際空間、塑造外部環境的諸多有利因素;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中國發展要突出重圍,不能寄希望於別人的「施捨」和「留情」,唯有自立自主、自強不息,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才能化險為夷、踏平坎坷,同時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不可多得的穩定性。

心有山海無畏浪,踏風攬月步從容。「十五五」規劃擘畫了未來五年國家發展的美好藍圖,相信香港也定能乘着「十五五」東風搶抓機遇、大放異彩,與祖國共同邁向更加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