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國際清算銀行(BIS)亞太地區首席代表張濤出席「第四屆東盟與中日韓經濟合作與金融穩定論壇」上表示,全球經濟增長有放緩跡象,部分發達及新興經濟體仍保持良好增長動力,但部分漸趨失速。不過,他指出,亞洲在面對關稅不確定及更具挑戰的外圍環境下,經濟活動仍大致保持韌性。
余偉文:深化區域合作
張濤表示,全球及結構性轉變對亞洲而言既是風險,也是機遇,要維持和加強經濟韌性,除了依靠健全國內政策,經濟體之間的緊密合作亦相當重要,央行之間合作能管理跨境外溢影響。「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BIS等國際組織之間的合作能促進資訊共享、互相學習經驗,並轉化為實際行動。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於同一場合強調,AMRO及BIS亞洲辦公室在區域宏觀經濟監察與金融合作中的核心地位與作用,指金管局將繼續與兩者緊密合作,推動區域金融整合與韌性建設。
余偉文表示,當前地緣經濟碎片化、供應鏈受阻及金融脆弱性構成嚴峻挑戰,但東盟與中日韓地區展現強大的抗衝擊能力,經濟保持韌性,金融市場與貨幣體系總體穩定。同時,應透過深化區域經濟整合、擴大本幣使用及強化金融安全網三大關鍵領域,進一步提升區域宏觀金融穩定。
余偉文指出,雖然關稅相關不確定性有所穩定,但經濟與金融市場仍面臨結構性風險,包括人口老化、數碼化及人工智能崛起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他就此提出三大重點合作方向,分別為:深化區域經濟整合,尤其貿易數碼化是當前首要任務,能大幅簡化流程並助力中小企參與區域價值鏈;擴大本地貨幣使用,加強跨境支付整合和本地貨幣結算,以提升效率和經濟韌性;強化區域金融安全網,如鞏固清邁倡議多邊化機制(CMIM),提高應對流動性壓力的準備與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