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如是我見/泡茶的「三要」\大 同

小型研討會上,教授發言時,認真的目光從黑邊眼鏡框上方直射過來,左手上下有力擺動配合?。他在強調關於「既要……又要……還要」的高見,順?他的目光和話語,我的意識流跳到雲南老友的茶桌上。

跟老友兩口熟悉多年了,每次去做客茶敘,女主人都會將乾淨的茶海擺放齊整,用沸水將每人的小茶杯、公道杯、泡茶壺依次燙過,再取出宣紙包裝的普洱茶餅,用茶刀穩穩插撬分解開來,用茶匙取出幾塊兒,輕輕放在迷你茶則上,然後將稱準的茶塊兒放入紫砂茶壺,用沸水沿壺內邊旋注後,將初泡的茶水倒掉,第二次沖注沸水入壺片刻,就出茶湯經茶濾倒入公道杯,最後分斟給各位客人品嘗。

女主人對普洱茶頗有研究,每次泡茶非常認真,並要求客人喝茶也要專心,甚至不許品茶時,咀嚼其他吃食。

認認真真請教何以她泡的茶最受歡迎,她便有板有眼地囑咐須做到「三要」:首先,投茶用量要準,這是指泡壺容積和投茶重量比例要準確,一般為一比二十,比如泡壺容積是一百二十毫升,投茶量就是六克;其次,沖泡水溫要準,如果是普洱熟茶、三年以上的生茶、老生茶,基本都是一百攝氏度的水溫,而泡綠茶的水溫一般控制在八十至八十五攝氏度;第三是泡茶時間要準,普洱茶前五泡,從注水到出湯在十至十五秒,從第六泡開始,每一泡比前一泡要多五秒。掌握好這三準,就能泡出一壺好喝的茶。當然,前提是普洱茶本身也是好的,這個不是她指教的重點。

忽然想到,這不是典型的又一個「既要……又要……還要」嗎?

泡一杯好茶,尚且需要起碼做到既要投茶量準、又要水溫準、還要時間準,若想做好其他大多更難更繁的事情,要求做到這「三要」,恐不能算是什麼苛求吧。

重要的,大概是我們做事的人,得耐心細緻地,真正把那些「既要……又要……還要」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搞清楚、弄明白、理順當。

如此這般,想必事情,就能做得更好一些了吧。